蔡王二人充任信使的亲信还城,照例送金珠宝玉一盒。
信使满意而归。
全日,南门东门紧闭,西门始终洞开。
北方军营盘,随着源源不断的兵马汇聚,在疾速扩大,连绵数里。
至傍晚,南门外北方军聚拢兵马至八千,其中四亭步卒,四千骑兵。
第三日,三千北方军步卒打着漫天赤帜由西开来,与东南方隆隆奔至的三千汉胡骑兵,一起汇入北方军大营。
南门外,北方军兵马增兵至一万四千。
北方军大营,连绵的帐篷,仍在扩大。
当日午间,南城黄巾中军,联合东城黄巾左营,后营老弱,会攻黄巾叛军占据的西城。
蔡和与王双戟向北方军求援,北方军应援,派三千步卒覆藤甲,列盾弓之阵,左右翼护以骑兵,六千兵马攻南门。
北方军八百弓手纷举二石牛角强弓,集中抛射城内,一顿饭的功夫,三轮抛射,耗箭两万支。
围魏救赵,西城攻势骤缓,北方军遂退军还营。
第四日,一千北方军步卒打着红旗由东而至,两千北方军步卒举着“关”“张”的竖旌,伴随着三千汉胡骑兵,由东南方滚滚而来。
军都南门外,北方军增兵至两万,大营帐幕连绵十余里,一眼望不到边。
当日,军都城内无战事,黄巾左营头目,派出零星亲信,用绳篮偷坠下城,潜入北方军大营,求见北盟大头目。
第五日,军都城西城头升起北盟红旗,城内东南发生零星骚动。
被北方军释放,回还军都又被露天看押的近两千黄巾战俘,被黄巾左营与后营兵马驱离中军看守,接入东城。
当日午间,军都东门洞开,城头升起北盟红旗。
北方军派出信使,带四辆辎车,由东门入军都,对南城黄巾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其必须于一个时辰之内,打开南城正门,每扇门前,各卸两辎车砂石。
如若一个时辰内南门开,砂石卸,则次日,再商谈投降或自愿去留事宜。
如若一个时辰内南门仍闭,两万北方军将汇同城西城东黄巾,对南城黄巾发起总攻。
一旦攻击开始,北方军将不再接受黄巾投降,中军无论男女老幼,一体诛灭。
“勿谓言之不预也!”
前黄巾勇卒,劳改营八三一大队长,兼北方军信使周奎,走时如是说。
当日午时,四千北方军绵甲骑兵出营,人人顶盔掼甲,擎弓端弩,列阵南门二百弓箭步外,步卒一个未见。
午时最后一刻,军都南城正门,缓缓洞开。
随着打开的南门,北方军骑兵一步未动,未入城,未后撤,仍在原地静立。
半刻之后,稍过未时,装着砂石的辎车映入骑兵的眼帘。
四辆辎车,两左两右,在门洞左右被黄巾力士,用石锤打碎车轮,辎车双双斜倒在地。
车中砂石半倾半泻,顿时堵死了关门之路。
见门洞辎车倒,城外四千北方军骑兵,纷纷调转马头。
马蹄隆隆南去,如约退回北方军大营。
折返军都的北方军只有刘备的中军与龙虎豹三亭,东去的先锋龙亭已然折返。
而鹿鸣与下白两亭,将继续向东,负责押送一万四千劳改犯,前去潞城与简雍和田畴等人汇合,先行安置。
幸是夏昼长,摸着天光,军都已遥遥在望,打前的豹亭已至北方军步骑兵合营处。
见北方军去而复返,零星在扎营地捡拾遗留物资的几股黄巾,一哄而散。
早前的扎营地内,已经燃起了几堆小灶火,烧着干草柴火,坐着陶锅。
豹亭一到就把灶火全灭了,分兵检查附近的同时,准备接应辎队与后续兵马的到来。
天很快就完全黑了下来,一道由东至西的火龙,很快出现在了东面的缓丘尽头。
一什一松脂火把,两辎车一油肪火把,一条火龙蜿蜒而来。
又是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无数晃动着的火把,贴着地平线出现在了东南方,满山遍野的骑兵,摸黑赶至。
八千骑兵到了不足千五,好在赤备是押后而行,反而最早赶来,数量最多。
“嘟…嘟”
一阵阵短促的牛角号声中,奔腾而至的一股股赤备并未入营,而是呈两翼掠过营区,以雁行直趋军都东西两门。
越过军都南城墙线,一股股赤备才复又划着一个大弧线,打着火把,奔腾而回。
“…左翼未遇敌探哨。”
“…营东西五里未见伏兵。”
“…军都南门紧闭。”
“…东门半掩,有百余黄巾散出城,见骑兵至,奔回,城门已闭。”
“…军都西门大开,城外有黄巾扎营,沿城墙遍竖火把,明火七十余处。”
“…军都南城楼,城墙,目视守兵大减。西城,东城墙上,斜角五十步掠过,无箭弩出。”
一个个骑兵小队长,往返于旧营址以北的一团团簇火围绕的大纛下。
三十余支成圈的火把,把野地外的这处照的很亮。
大纛下,张世平正在听取各方向骑兵小队与探马的探报。
苏双未至。
李轩等人与一群骑着骆驼的中军步兵,却先到了。
“兵力太薄,硬吃是不行的。”
李轩等人驱马直至大纛下,警卫旗卫士吹号指明位置的同时,众人一一下马,与张世平等赤备将校见过。
“等吧。”
李轩扇了下朝脸上扑的飞蛾,与张世平错身而过,走到了背对火把的西面,朝军都一指,“城里的情况咱不了解,不能轻入。”
“等黄巾叛军出来联络?”张世平问。
李轩刚要说话,就见几个赤备亲兵服色的士卒,夹恃着几个黄巾打扮的人走了过来。
“见过诸位。”
来的是黄巾前营蔡和右营王双戟,早已等待在西城外的信使。
一等北方军回返,就立即找了上来。
军都与大汉不少城一样,城只有东西南三个城门,若城内有皇宫王殿,侯伯府邸,皆是临北城为苑辟庭。
大汉之城又多以坐北朝南的南门为正门,每个城门三个城门道,做通田之道。不少城的北城,皆无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