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李钰拆线后的第二天,福州城外来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
直到这时,福州城上下都知道圣上竟然来了福州。
李钰先是光明正大地召来福州城内主要的官员。而后又发了一道手谕,让人去冯梓家中宣旨。
李钰的手谕说冯梓献军粮方子及练兵方子有功,赏他长寿县田地两万亩。
冯梓听说是以那两个理由赏他田地,也完全放下心来。若是说他救了李钰,他担心那些刺客会迁怒于他。
自从知道了城外来了军队,白素素白天便就都留在冯梓的家中。这日便一起接的圣旨。接旨后,她看冯梓傻愣愣的不知道送礼给来宣旨的人,便做主让高进送了一个小袋子给那个宣旨的宦官。里面装的当然是黄白之物。
宦官掂了一下小袋子,笑着说了两句便离开了。显然是对这次来宣旨相当满意,
那宦官离开后,白素素才遣开下人问冯梓:“圣上还赏了你田地。那两个方子,不是……”
“只是借口。这次我还为圣上做了点事。”
白素素听他这么说,也不敢问是什么事。不过她听说冯梓被赏了两万亩田地,心里确实担忧他会从此真正自立门户:“那田地,在何处?”
“便在长寿县城去白家庄中间的路上。说是两万亩,只中间山谷河滩是平地,且只有百来亩的田地。”他估计了一下,说。“大概能开垦出千多亩水田,其它都是山林。”
他也没打算将山谷河滩地全部开垦成水田。山谷中有一条不大不不小的河,他打算开挖一些池塘养鱼种藕,塘基可以种桑树。他打算将桑基鱼塘这种模式引入这个时代。
便是山林,他也能开垦出一些梯田种植桑树,或者甘蔗。
桑基鱼塘是珠三角一种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但那那种模式在明初还没出现。如果能推广开,也许可以提高整个大齐的手工业发展。至少对于丝绸行业是那样。
如果这种模式推广开,整个福州的纺织手工业,和水产养殖都会有相当大的发展。
不过他很清楚,说很容易。但做就很难。他也没指望动动嘴巴便能让别人人跟着他做。但是他可以自己示范。
他很清楚,他不能一直靠着去现代空间的机会赚钱。
在这个时代,他也要有自己的产业。若是能走在前面,等手工业发展起来,他也能借此获利。至于能得到其中多少的利益,他也不在乎。世上的钱是赚不完的,他只赚他能赚的那些。
而在平缓的山坡,他还可以开垦梯田种植一些甘蔗,也可以种茶。这山地也适合。
等那片地弄好之后,他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有自己的产业了。
两人商量了好一阵,白素素临到天黑了才回去白家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