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吃过外卖,送过外卖吗?

内线为王 枯叶无涯 1197 字 10个月前

余一尘觉得自己犯了个错误,他跟煤老板的儿子讨论挖煤,有一点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

“你找到什么好的工作了吗?”余一尘问。

已经过去快一周的时间了,阚谨言勤工俭学的路非常坎坷,“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特么什么都干不了,连最简单的洗碗都得从头学。”

倒不是说阚谨言连洗碗都不会,只是在饭店里洗碗,人家也是有流程的,阚谨言平实那套“反正又吃不出毛病”的洗碗逻辑在所有的饭店都不适用。

“我现在觉得自己唯一能够稳定做下去的,就是在加油站收银。”阚谨言说道:“老美不会算数,我收钱的动作快。但是他们要求稳定,只能去上晚班,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老美不会算数这事,余一尘是深有体会的。他到达美国的第一站是在迈阿密,他从迈阿密转机来甘斯威尔。在迈阿密机场,余一尘买了一些书和饮料,总共97美元,他给收银员102美元。意思是让人家找他一张五美元的纸币,可是人家先把两美元还给他了,然后掰着手指算了一下,又找给他3块。最后余一尘拿着五美元的硬币去跟人家换纸币,人家才反应过来。

“所以,你准备怎么办呢?”余一尘问。

“我想我们可以试试创业。”阚谨言道:“甘村这破地方,完全依靠佛大的校园经济,我们就在佛大之内,机会还是很多的。”

佛罗里达大学所在的甘斯威尔被华夏留学生称为甘村,这里完全没有高楼大厦,经济的淡季和旺季分割非常清晰,佛大开学甘村的经济就好,城市就热闹,佛大放假,甘村就是一片萧条。

“做什么?”余一尘问。

“做饭店啊!”阚谨言道:“大部分来美国的第一代华人,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开一个合法的饭店。”

华人勤奋,而且也并没有太大的抱负。而在美国,中餐极为受欢迎,所以在美国开个中餐馆,对许多初来美国的第一代华人来说都算是一个非常体面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