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陈旭匪夷所思的身份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行为,皇帝在觉得的确新奇的同时又充满了好奇,而且陈旭总是能够在他和满朝文武都不能解决的一些重大决策上给予一个近乎于完美的解决方案。
但随着陈旭在看似平静但却眼花缭乱的各种改革之中,他与最为倚重的左相李斯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越来越不可调和,两人渐成水火之势,连带着满朝文武公卿都开始分裂成为两派,从平日的议政就可以看得出来,双方斗争越来越激烈,支持陈旭的革新派和支持李斯的法术派已经到了无法协调的程度。
而随着陈旭各项改革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皇帝也开始渐渐感觉朝堂在失去控制,因此也越来越迷茫和惶恐,一种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也越来越重。
特别是这次在裁撤西北大军的决策上,皇帝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其中的幕后推手就是陈旭,虽然出发点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为什么不像其他官员一样直接对自己提出来呢?
这是皇帝最近一直都没有想通的问题。
而因此在裁军的问题上,皇帝也一直忍着没有去咨询陈旭,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也仅此而已,不满归不满,皇帝也终于还是想通了裁军的好处,特别是右相冯去疾大力支持裁军策略,裁撤西北大军,就像裁撤百万降卒一样,可以大大缓解盐粮布匹和军械给养方面的困境和窘迫,同时也可以极大的减轻百姓的徭役,因此也会大大缓解朝堂和民间激烈而尖锐的矛盾。
这个矛盾所有的官员都知道,皇帝也知道,因为民间百家门徒反对苛法和沉重徭役的情绪一直都很高涨,之所以一直不改的原因太多了,但最重要的无非两条。
一是考虑国家安稳。
二是朝堂对百姓的漠视。
法术的作用就是压制平民和六国百姓,以使其归服,这就是王法。
在苛法压制之下,在重刑惩罚之下,所有平民百姓都只能忍着,反抗没有任何意义,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反抗和逃役的下场凄惨至极,动辄就会五刑加身,然后不是被流徙边荒就是修建陵寝和驰道长城,基本上没有太大获得自由的机会。
去年齐东两郡遭遇百年难遇的大水患,灾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活命无望之下,陈旭在朝堂之上奋力陈情,要求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还在报纸上登载发动咸阳民众征集衣物钱粮赈济灾民。
虽然皇帝当堂接受了这个建议,同时也看到了在报纸的带动下咸阳民众踊跃热情的捐赠场面,但当时皇帝还是心有疑虑的,而赈灾后来的发展也的确顺利,灾区的动荡很快就平息下去,但皇帝决然没有想到这才过去短短一年时间,齐东两郡的灾区竟然就喜获丰收而且增产增收,而且灾民还积极回馈朝廷开始踊跃缴纳税粮,这在以前来说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因此当看到这份齐东两郡传来的特殊奏报,皇帝在沉默之中开始审视自己的想法。
而荀子这句君为舟民为水的说法,也让他有了更深的体味。
“陈旭,若是朕将治理大秦之重任一切委托给你,不知道大秦最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
秦始皇坐在大椅上脸色凝重的喃喃自语。
纠结、彷徨、憧憬、期望、忐忑……
秦始皇感觉从来都没有这么焦虑和无助过。
他如同习惯动作一样抬手转动放在案桌上的地球仪,看着只占据了一小片地方的大秦不断从眼前掠过,心思慢慢的沉寂下来。
“来人!”
“臣在!”站在殿门处的一个中年内侍赶紧躬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