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她甚至觉得,行苇与陈劭的关系,与明面儿上正相反,行苇是主导者,而陈劭,地位竟还在他之下。
这个发现,让陈滢行事越发谨慎。
如果行苇是一条大鱼,那么,只消查清了他,陈劭的秘密,亦终将破解。
所以,不可轻举妄动,宁可慢些。
“阿滢,你在想什么?”醇厚如酒的语声传来,陈滢如梦初醒。
她向裴恕笑了笑,自然而然地撇开话题:“我没想什么,只是觉得,那侏儒胆子也真大,竟敢闯到这里来。”
说到此处,她忽又想起一事,问:“那条秘道可有来历?”
康王知此秘道,而元嘉帝竟一无所知,这有些说不通,是故她才相询。
裴恕闻言,面色再度肃然,一手习惯性地按向腰畔:“陛下找了几名老宫人来问,有个宫人说,他曾听他的师父说过,高宗皇帝当年登基前,遇过一次险,过后就把这小行山给圈起来做了围场,围场建罢,那些工匠全都赐了毒酒,没留一个活口。这秘道怕就是那时候挖的。”
陈滢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么久之前的事了,怪不得陛下不知道。”
裴恕亦颔首:“陛下也是这样说的。陛下还道,康王妃乃武将之女,不只人生得美貌、亦擅骑射,当年颇得康王宠爱,在未去封地之前,康王妃几乎隔一、两个月就要约女伴在此行猎,可能也就是在那时,让她无意间发现了这条秘道。”
“这个推测怕是相当接近于真相了。”陈滢道,对这位前王妃,倒也有几分好奇。
这位康王妃,据说携子女服毒自尽,尸骸正在鬼哭岭别庄。
只是,这样一个擅长骑射、美貌且可能也非常聪慧的女子,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那三具骸骨,也果真是康王妃母子么?
陈滢以为,未必尽然。
康王余孽至今还四处作妖,便很能说明问题。
此外,这条秘道被发现,也再一次表明,那别庄里的三副骸骨,只怕是个幌子。
幸得康王已然死了,如今只余这母子三人,就算他们收拢旧部,只怕人手也很有限,这也算是大楚之幸事,百姓之福音。
而侏儒的出现,亦让事情明朗化,陈滢此前推测“神秘人”与长秋殿刺驾案的关系,亦就此多了一条侧证,破案的大致方向,亦就此明晰,她自是乐见。
此时裴恕又道:“幸得禁宫内卫中,有一两个擅缩骨术的好手,经他们探查,那秘道直通山外一处野坟地,他们在秘道中找到了一套三等内侍的衣袍,还有几件小孩子穿的破衣裳,另还有三样很奇怪的东西。”
他眸光森然,语声愈低:“一样是以行缠绑住的假腿,下头连着一只假脚,拿棉絮等物充塞得严实;另一样,则是一颗金豆子,样式在市面儿上很少见,陛下亲眼瞧过了,道是先帝爷在时,宫里赏过这样的金豆子。再一个是人皮面具,拿去叫人认了,正是那假内侍的假脸。”
此言一出,益发印证了陈滢的猜测。
“是那个侏儒。”她接口道,语声笃定:“他踩着高跷一样的东西,拔高身形,戴上面具假扮成内侍。反正远远站着,谁也看不出那是假脸。至于那种金豆子,不必说,又是康王当年旧物。”
“我也这般想的。”裴恕皱眉,目中隐含忧色:“此事我已然禀明圣上,陛下当即便降旨,着六部各出两人讲经筵,并点名要了伯父进宫。接下来的这段日子,伯父只怕要在宫里住着了。”
陈滢毫不意外地点了点头。
侏儒是国公府客院杀人案的真凶,更意图嫁祸陈劭,元嘉帝命陈劭进宫讲经筵,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又或者,是把人看管起来了?
也可能两者皆有。
谁知道呢。
陈滢莫名觉得好笑。
她在前头为抓康王余孽奔忙,而她的父亲,却隐瞒着一个大秘密。这秘密是如此之大,竟致康王余孽以两枚弃子、换他杀人的污名。
当然,那桩杀人案也可以有别的解释。
比如,成国公当年为守京城,与康王叛军大战于城外,两下里结了仇,康王余孽于是报复回来,陷国公府于险境。
可是,这个解释,仍旧很牵强。
与叛军接战过的勋贵,岂只成国公一人?
京城里打过康王的人多了去了,他们为何偏偏要冤成国公府?又为何偏偏要冤到失踪八年的陈劭身上?
谁知道他的身后,隐藏着什么?
元嘉帝不放心,太理所当然了,换作陈滢是他,也同样会怀疑。
说不定,陈劭之所为,还真就与叛国谋逆等同。
陈滢嘲讽地笑了一下。
这也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