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忙应了,将氅衣挂去东次间儿,遂带着众仆役退去廊下,陈劭便与行苇转去了西次间儿。
屋中颇寂静,角落炭盆里烧着银霜炭,炭火半温,暖意亦只有些许,但也不算太冷。
陈劭撩袍向官帽椅上坐了,抬了抬手:“倒茶。”
“是,老爷。”行苇应道,声音倒是很殷勤。
外间儿炉子上坐着铜壶,他出去斟茶,一注下去,刚好八分满,拿托盘装了,捧进屋中。
“搁窗前条案上吧,我一会儿再喝。”陈劭道,信手散去发髻,乌丝垂肩,白袷上像描了几道墨线。
“你去了何处?”他问。
是方才在门外时同样的问题,然而,语气却冷了许多。
行苇低下头,声音亦极低微:“我拿信去了。”他在袖中掏几掏,便掏出一个蜡丸儿。
那蜡丸并非白色,而是很少见的绛色,沉实的一团儿殷红,表面泛出些油光,瞧来既诡异、又艳丽。
“这是主子亲笔写的。”行苇道,双手将蜡丸儿递了过去。
陈劭接过,垂下眸子,拿指尖推着蜡丸儿在掌心打个转,勾勾唇:“唔,上头记号还在,可见你不曾偷看。”
行苇面无表情。
绛色蜡丸的表面,有很特殊的标记,难以仿制,通常那一位主子的亲笔信,皆封于此中,也是为了防止有人掉换或偷看。
“主子的信,我自不会偷看,我只看你的信。这也是主子吩咐的。”行苇冷淡地道,朝后退了半步:“快看信吧,这标记正是‘紧急’之意。”
陈劭像没听见,只一径把玩着那粒蜡丸。
绛色的、硕大的烛泪,在他修长的指间盘转,深红与青白交错,有一种诡谲的美感。
再走一时,陈劭身上便出了汗。他抬手松开大氅的系带儿,正待褪衣,忽觉眼前人影晃动,抬头时,便瞧见了一张老成的脸。
正是行苇。
他自长巷另一端回府,恰与陈劭走个对脸儿。
“给老爷请安。”一见陈劭,行苇立时躬腰,两手拢在袖外,五指冻得通红。
陈劭淡淡点头,清俊的脸上,蓄一缕温笑:“倒是巧,我正要寻你。”又向他望两眼,眸子微眯:“你这是刚从外头回来?”
“是,老爷。”行苇一壁说话,一壁举起手中包袱,面带讨好:“夫人要买纸笔,罗管事便交代给了奴才。奴才往常也总去纸墨铺子,与那几处铺面儿都混熟了,罗管事说奴才办这差事正合适。”
“那还真是辛苦你了。”陈劭温言道,解下氅衣,搭于臂弯。
行苇忙道:“老爷折煞奴才了,这是奴才当做的。”又抢上前几步:“老爷,奴才替您拿衣裳。”
“不用,我自己拿着便是。”陈劭侧身避开,提步前行。
行苇落在他身后两步处,亦步亦趋,偶尔抬头,见陈劭身上只简简单单一件白袷,袍袖里灌着风,孤峭清越,遍地堆雪似化作云朵,驭他乘风而去。
行苇的眼睛里,划过一丝冷意。
“怎么,你又有话要传?”陈劭忽道,头也不回。
很淡的声音,一如他淡白的背影,有一种透进骨子里的轻屑:“若无屁话,就别用这种眼神看我,恶心。”
他掸一掸袍子,指尖轻捻两下,像捻去一粒微尘,蓦地轻笑:“我说,你主子知道你在我跟前是这副样子么?”
他陡转首,寒瑟瑟的眸光,向行苇身上荡了一圈儿:“要不,改天我向你主子提提?”
行苇登时变了脸色。
陈劭快意地笑起来,又故意挑眉:“怎么,你怕了?”
行苇飞快低头,语声冷淡:“奴才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