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仆三人来至后堂,略作休整后,陈滢便专心写教案。
落雨的午后,清寂寥落,雨丝携风,拂过安静的小院儿,拂过热闹的街市,拂上那一道窄窄长桥。
两个穿着青蓑的女子,一前一后踏上石桥,东走西顾,似在寻找什么,其中,略矮的那个圆脸翘鼻,笑起来两粒酒窝,面相讨喜,唯一美中不足便是肤色微黑;另一个高些的,身段苗条,点朱唇、画黛眉,左眉下一点胭脂痣,越添柔媚,肤白如玉,貌甚秀丽。
只是,她似是气色欠佳,眼底隐隐泛出青色。
二人一路悄声说话,一路四下观瞧。
“婢子之前就是在这里瞧见的,有一家专门的女医馆,说是特特给女子瞧病,男人一概不许尽呢。”那圆脸小婢道,又小声儿比划:“还有块怪吓人的牌子,上头写着不许男人进去,还拿桃红的笔画了个这样的东西。”
她交叉两手食指,比出个“叉”字。
秀丽女子笑了笑,忽地掩唇轻咳起来,好一会儿后,方才说话:“照你这般说来,这医馆岂不是根本就没人去么?这样的医馆,到底能不能给人瞧病?”
“那不正好么?”俏小婢眼睛亮晶晶地,复又黯淡了神色,低声道:“小姐……姑娘病了这么久,总不肯寻大夫瞧,可这病又不能这般拖着,万一哪天起不来了,妈妈又要打骂,姑娘身子娇贵,哪经得起这些?反正这女医馆也没人,姑娘安安静静把病瞧了,不就好了么?”
秀丽女子弯了下唇,笑容却有些凄清:“若能一病死了,也是我的福气。”
“呸、呸、呸,姑娘别说这丧气话,不吉利的。”俏小婢急红了眼圈,又去拉她:“姑娘都没给大夫瞧过,没准儿根本不是什么大病呢。”
秀丽女子飞快闪身避开,沉着脸道:“叫你远着些儿,你又来了。我的话你都不听么?前几日你又不是没瞧见?再这么着,我就回去了。”
俏小婢吓了一跳,连忙后退两步,大大的眼睛里,飞快聚起水光来,哀求地道:“婢子不敢了,姑娘千万别回去,都快到了呢。”
她转头张望,趁势拿衣袖揩眼角,忽地眼前一亮,伸臂指着某个方向,喜道:“姑娘且瞧,那不就是么?”
“这东西怪瘆人的。”木牌初立时,有女医如是说道。
“不小心瞧见了,还以为是城西的法场砍人头呢,这红叉儿就像那什么斩立决似的。”几名负责保洁工作的妇人,亦如此议论。
这么块东西,怎么瞧都不大吉利。
可是,陈滢却坚持己见,留下了木牌。
她就是想要告诉来看病的女子,这间医馆,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她们的隐私,让她们有一个小小的避风港。在这里,她们一切心理、生理上的疾病,都不会被外泻。
而在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陈滢亦皆将此条写了进去,一旦有人违约,将要付出一笔数目惊人的违约金。
她垂目看着那块警示牌。
在这个男权社会,这个打着大红叉的木牌,于陈滢而言,意义非凡。哪怕这只是形式主义,无法触及时代本质,但是,象征意义,也是意义的一种,不是么?
风雨潇潇,挟着浓重的寒意。
陈滢在医馆外收伞,瞥眼间,见身上湖蓝绣团菊的裙角,已然洇了几许潮渍。
“姑娘,先进去把裙子烘一烘吧,这天气怪冷的呢,寒气浸上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知实细声道,蹲下来,拿帕子替陈滢拭裙角。
陈滢“嗯”了一声,不及往里走,只举首四望。
满大街的人流,自门前施施然行过,远处长桥卧秋水,身边细雨扫阶前,抬头处,阔大的桐叶透出缝隙,灰茫茫的天,阴云密布。
“这雨下得不小,怕不会有人登门求诊了。”陈滢听到了一句嘀咕,似是某个扫地妇人发出的。
她不在意地笑了笑。
医馆开业至今,没有接治过一个病人,倒是有几拨泼皮闹事,全部被陈滢武力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