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第一现场

出闺阁记 姚霁珊 2345 字 9个月前

这又是要抢她头等丫鬟的活计么?

且一把伞而已,再重也重不到哪里去?永成侯府又非荒郊野外,人家可是有抄手游廊的好不好?

陈滢笑看着他们,正欲说话,眼角余光中,忽尔嵌进一抹青衫。

她怔了怔。

裴恕立时察觉,回头望去,便望进一双温和清润的眸中。

“父亲?!”陈滢当先唤一声,蹲身行礼:“女儿给父亲请安。”

垂首时,一双玄青木屐正停在眼前,恰是陈劭惯穿的。

陈滢心下不是不吃惊的。

陈劭怎么来了?

“我想着会碰见你,果然的,你还未走。”陈劭抚一抚袖。

是那件半旧的青衫,修竹藏在角落,三两丛,纤长的叶片,当年或是深翠的,在时光里老去了颜色,精神头却还在,枝拔不屈。苍绿的绦子围在腰上,松松挽个结,悬一管青玉雕镂的墨盒儿,半开的盒盖儿,里头玉作深黛色,像墨水将倾。

“为父也是为了案子来的。”陈劭又道,眼风闲闲,扫向女儿身旁高挺的身影,拱拱手,才发现有人般,温朗地一笑:“小侯爷也在呢。”

裴恕还执着伞,伞面儿依旧倾去另一侧,身子却笔直起来,陈滢眼前的天空,越发高阔,视线所及,青衫在前、玄袍在侧,中间隔一角苍莽的天。

“父亲怎么会与案子有关?”陈滢问。

“案子”二字,夺去她所有注意力,眼前的三种颜色,立时就成了虚影。

陈劭却不答,再踏前几步,向裴恕伸手:“我来罢。”

温润清和的声线,眸光犹自淡着,渗了凉风、染了雨色,是冬日檐角挂着的冰棱子,七彩的、好看的,摸着却冻人。

裴恕却像早有所料,侧身让出,伞面儿却仍落原处:“陈大人……陈世伯请拿好。”

伞柄送进陈劭手里,合宜的力道,像这个人,看着不大成体统,实则却还是晓些进退的。

公主府宫人仆役众多,很快便找出一个与彩绢体型相似的少女,是个十七岁的宫人,貌甚端秀,据陈滢目测,其体重可能亦与彩绢相仿。

“有劳你了,不知怎么称呼?”公主府正门前,她客气地向那宫人笑。

那宫人倒像经过些世面,并不慌张,抿下唇,很规矩地俯首:“不敢当,姑娘叫奴婢挽秋便是。”摊开细白的手掌,伸指描几下:“并非早晚之晚,而是挽回之挽。”

不仅知礼,还识书。

陈滢走上前,将绳索交过去:“好的,挽秋,这根绳索请你拿好,一会儿要麻烦你辛苦一下。”

挽秋接过绳索,略有些不知所措,将绳索绕几下,又放开。

陈滢示意她走到石兽前,大致解释几句,她很聪明,很快便懂陈滢用意,拿起绳索,摇摇晃晃爬上石兽。

石兽雕镂精细、浮凸有致,不乏可落脚处,挽秋没几下便立于兽首,站得非常稳,直身时,匾额就在斜上方,踮足伸臂,尚有半臂之距。

陈滢扫了一眼,眸光微沉。

彩绢于此处投缳,无论理论还是事实,都是可行的。

此亦表明,公主府正门,就是第一案发现场,并不存在有人移尸的迹象。

陈滢多少有几分失望。

本以为通过验证能找出不合理之处,而事实却表明,她想多了。

即便如此,她还是请挽秋完成验证,并记录其攀石、抛绳、打结等细节,又去看石兽头部脚印,并请挽秋脱鞋,查看其鞋底,务求没有遗漏。

此前假设的几处疑点,在验证过程中逐一排除,依据结果,彩绢之死,可以判定为其个人所为,不存在共犯。

予了挽秋一角银子的辛苦钱后,陈滢便收起绳索,将之还给裴恕。

“如何?有疑点么?”裴恕仔细端详她的神色。

陈滢摇头:“没有疑点,仵作判断正确,彩绢确实死在此处。”

裴恕回身,将绳索抛给一旁的郎廷玉:“徐大人之前与你做过同样的事,参加验证的是个吏员。”

“他的验证结果与我一样么?”陈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