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请拉车帘

出闺阁记 姚霁珊 2225 字 9个月前

李惜平素极得李老夫人宠爱,言语间自不会那么客气。

常妈妈如何这知这小祖宗是得罪不得的,只她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小心翼翼地道:“姑娘莫恼,奴婢一会儿自己掌嘴去。只这济南府和别处不大一样,姑娘还是请听奴婢一句话,把帘子合上吧。”说到最后,语意极是哀恳。

李惜皱起眉头,还欲再说什么,陈滢却轻轻拍了拍她,上前把帘子拉上了,一面便道:“妈妈去吧,我们知道了。”

常妈妈大松了一口气,千恩万谢地去了,李惜便撅着嘴一脸地不高兴,坐在那儿生闷气,大约是气陈滢不肯帮她。

陈滢既觉好笑,又是无奈,遂上前拉她的手道:“你方才许是没发现,那外头有好些行人对着我们的车指指点点的,常妈妈也为难。”

李惜闻言,不由便恼了,也不去生陈滢的气,只掐腰道:“这些人管得真宽,我自瞧我的,关他们什么事?”

“自不关他们的事,但有些人就爱管这些。”陈滢摸摸她的头发,语声轻柔:“想必此地民风十分古板,常妈妈也是好心。”

纵然她并不认同这样的民风,甚至对此嗤之以鼻,但同样地,她也不愿意为难这些无辜的下人。

这本就是时代使然,与个人无关。纵使她自己愿意飞蛾扑火,却也不能强拉着旁人认同于她不是?

马车很快便到了地方,李惜也抛开这些烦心事,开开心心地下了车。

她自小就在李老夫人身边长大,祖孙二人感情极深,如今将要见到祖母,她自是欢喜不禁,下车后那嘴巴就一直翘着,两眼都放出光来,一个劲儿地催促陈滢快些。

陈滢由得她拉着往前走,待坐上那青帘小轿时,便掀开轿帘四处打量。

却说这一路,众人晓行夜宿、诸事顺遂,倒是半点麻烦都没遇上,而被倪氏视作大敌的明心,则更是连面儿都没露。郭婉对此的解释是“明心得了不能吹风的病,只能在车中静养”,就此得来倪氏好一通夸赞。

由此可知,明心在黄县的出现,不过是郭婉给倪氏她们打个招呼、知会一声罢了。她深知倪氏等人心中所思,因此招呼打过之后,便又把人给关起来,不叫其出来惹人厌。

裘四奶奶如此知情晓事,即便出身低些,倪氏也还是极为欣赏的,且对方又将那才出的几品“芳露”赠了好些,纵是见惯了好东西的李氏亦称其不凡,倪氏看郭婉便愈加顺眼起来。

半个月后一个微雨的黄昏,马车抵达济南府,众人在城门处分作两路,郭婉自有韩家管事前来接洽,而李珩之母——李老夫人,也早在两个月前便住进了知府官邸,这几日皆派了管事在城门处候着,此刻那管事亦自迎了过来。

透过薄薄的雨幕,陈滢掀开车窗处的锦帘向外看去,便见李珩父子正立在车下,与一个样貌精干、穿灰布衫的男子说着话。

“这是齐管事,是祖父身边最得用的。”李惜在一旁介绍地道,说话时两个眼睛亮晶晶地,好奇地打量着不远处的城门。

陈滢点头不语。

李氏也曾约略提过李家的情形,陈滢知道这齐管事名禄,乃是李家世仆,从小便跟着外祖父李缜当书僮,如今几十年过去,当年的小公子成了老太爷,齐禄也成了大管事。

与齐禄简单的聊了两句,李珩便又命车队启程,马车缓缓驶过高大的城门,进入了济南城。

因要接手公务,李珩会在半道儿拐去府衙,一众女眷则是会在仆役的护送下直达官邸。

陈滢还是第一次见到古代的济南。

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在这个时空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高大的城郭庄严肃穆,整齐的灰色墙砖堆叠出雄浑的气韵,当马车自城门洞下驶过时,陈滢恍然有种于历史中穿行的感觉。

入城之后,却见宽阔的马路以大块石板铺就,其市面繁华不输盛京,却又有着一种前者所欠缺的朴拙之气。马车驰入道中,沿路时可见柳、偶遇秋花,虽非书中描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景,可其沛然悠远的况味,却又远甚于纸上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