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时间动线

出闺阁记 姚霁珊 2204 字 9个月前

这么大的脚印在那儿,且那墙上还凿了个花窗,凶手肯定是借助花窗踩上院墙的。

陈滢点点头,同意了他的推断,复又凑去花窗处观察。

只是,此处的鞋印已经没了,也不知是脚印太浅、肉眼难以察觉,还是因此处离地颇高,痕迹被风给吹散了。

陈滢也不急,带着人从角门转了出去,尚还未绕到墙外相应的位置,便又发现了一枚脚印。

“果然这贼人是从外头翻进来的。”郎廷玉的语气有些兴奋。

查案子好像也挺有意思的,这陈三姑娘也真是聪明,不急不忙地就找出了这么多鞋印儿。

陈滢自不知他的想法,俯身将那鞋印看了一会,还是先回到墙外花窗的位置,确定此处确实有攀爬的痕迹,方才继续顺着鞋印回溯。

那鞋印时有时无,一路从何老太爷的院子延伸到了何君成夫妻的院子。

到得此处,那脚印便显得杂乱起来,就仿佛那凶手在这里绕着圈儿走来走去,随后,他们便又在这处院墙的花窗之下,找到了攀爬的痕迹。而顺着这处痕迹往下查,在何君成夫妻所住的正房窗下,他们又找到了至少十多枚清晰的鞋印。

由此可见,凶手在屋外逗留了许久,甚至有些脚印还有重复踩踏的痕迹。

至此,陈滢提取的细竹丝,已经达到了四根。

看着那满地乱糟糟的脚印,郎廷玉不由轻“咦”了一声。

“怎么了,郎将军看出些什么来了么?”陈滢问道。

离开正房后,陈滢没走出几步,裴恕便将郎廷玉派了过来,命他陪陈滢去调查取证。

郎廷玉不仅是裴家军中的将领,身上还领着一个文职,又是裴恕的亲信,有他相陪,接下来的证词收集工作很是顺利。

根据何家主子以及下仆等人提供的消息,陈滢拿到了何老太爷昨晚的时间动线。

昨晚何家未曾举宴,何君成也没应酬,晚饭是全家人一起吃的。因心情甚好,何君成与老太爷吃了几杯酒,晚饭从酉初(下午五点)一直吃到酉正两刻(下午六点半),耗时一个半小时,此事有多位仆役作证,供词并无出入。

晚饭后半个时辰,何老太爷酒意上头,便回到了自己住的院子,何君成怕老父不适,亲自跟过来服侍,最后由两名仆妇帮着他完成了何老太爷的洗漱工作,并扶着老人家上床睡觉。此时约为晚上八点左右,此事亦有多人证词证实。

而从晚八点到次日——也就是今天——上午九点,亦即是巳初时分,因见何老太爷的房门一直都关着,而中午还有一场宴席,需要何老太爷出席,于是黄氏便命两名仆妇前去察看,这才发现何老太爷已经被人杀死在了床上。

据多人供称,何老太爷性情古怪,很讨厌房中留人服侍,每晚睡觉都是一个人,并无人值宿。此外,这几年他上了年纪,身体不大好,时常要喝安神药,因此早上起床的时间比较迟,通常会在辰正(早八点)起床。

不过,因昨晚老人家醉酒,因此今天黄氏见他起得晚了也没多在意,只当是人年纪大了经不得宿醉,更没敢叫人去扰了他去,谁想何老太爷却是被人杀死在了床上。

需要说明的是,何家原非蓬莱县本地人士,只是因何氏族中当年出过析产变故,何老太爷这一枝吃了亏,干脆便跟着儿子在蓬莱县定居,单列一枝,从此后不与族人往来,这还是三年前的事儿。

也正因根基太浅,是故何家的日子并不宽裕,家中仆役拢共加起来也就八个人。

说起来,何君成如今也算是原籍为官,这在大楚其实是不被允许的,只因他情况特殊,是故调令至今未发。

陈滢又仔细询问了何家所有人当晚的动向,换言之,她是在谋求所有人的不在场证明。

只是,在死亡时间尚不明确的情形下,所谓的不在场证明也等同于无用,但陈滢还是将证供相互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包括生病的明心在内的所有仆役,以及何家的所有主子,在案发当晚并无异样。

将厚厚的一迭供词交由郎廷玉收着,陈滢便又马不停蹄回到了案发现场,最后在后窗下,再度发现了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