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死后哀荣

出闺阁记 姚霁珊 2243 字 9个月前

除开这些例行之事,裴恕偶尔也会过府叙话。

别庄密室、康王妃绝笔信以及那三副骸骨之事,裴恕无一隐瞒,尽皆告诉了陈滢。如今,他已经把那封信拓了下来,连同正本一同呈交元嘉帝,打算找些当年熟悉康王妃的人甄别字迹。

至于那笔不翼而飞的款项,以及其余诸事,裴恕也漏了一两句,却不肯细述,陈滢也只是管中窥豹,并不知详情。

寒露一过,天气便真正地冷了下来,韩家大宅里的各院儿各房,都用上了炭盆。李氏并倪氏此行带的衣物不多,好在有个韩家,那郭婉委实是个知情知趣的人物,早早便叫人送上好些皮货料子,只说“谢两位夫人救命之恩”。

这个理由十分充分,倪氏她们根本无从拒绝,只得收下,而李珩也默许了这种行径,由此可知,韩家往后怕是要和李家走得越发近了。

这一日午后,陈滢陪李氏用罢了饭,眼瞧着她喝了药睡下,便辞出正房,打算回屋看会儿书。

谁想,她这厢才一掀门帘,便见绛云匆匆走来,屈身行礼道:“姑娘,裘四奶奶过来了,舅夫人请姑娘去前头坐。”

“我知道了,这就去。”陈滢应了一声,转回西厢略作收拾,又唤来寻真,吩咐道:“你带人去把那后花园的小亭子收拾出来,将表妹予我的那罐好茶也备着,我一会儿要待客。”

寻真忙应是,自去分派人手做事,陈滢便带着知实去了上房。

事实上,此番是陈滢给郭婉去的信,约她近几日过府叙话,只她没想到郭婉来得这样快。

看起来,她拜托郭婉办的那件事,应该是有些眉目了。

陈滢不由有几分雀跃。

她要做的那件事,很大程度上需要郭婉这个专业人士相助,原本此事该当她登门拜访的,只是李珩管得很紧,陈滢也不欲在这种小事上跟他唱反调,便只能请郭婉来做客了。

再过不上几日,陈滢便又从陈浚那里得知,那晚死在贼人之手的招远县令的亲眷,俱皆得到了封赏,招远县令亡子更得了个“忠武校尉”的职衔。

虽说用“死后哀荣”来形容并不确切,可是,在听闻此事之时,陈滢能够想到的,却也只有这四字。

这荣耀再显赫,也是拿命换来的。比起这些虚幻之物,她还是觉得,亲人活在身边比什么都重要。

“幸好那天我们听了表姐的话,没去招远县。”坐在观雪斋西厢门外的凳楣子上,李惜这般说道。一面说话,一面便将手里的茶盏握紧了些,一脸地后怕。

若非陈滢坚持前往鬼哭岭,此刻那些受封的冤魂里,怕是便要有他们之中的一员了,真是想想就叫人心悸。

陈滢此时正在廊外练箭,挽弓松弦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嗖嗖”的破空之声中,夹杂着她安静的音线:“那些流民应该就是招远那些人调过来的,这是当时我唯一想得到的结论。不过,这些人又是怎么传递消息的?他们怎么就能前堵后截地拦住我们?难道有飞鸽传书么?”

这是她想不通的地方,不明白这些人靠什么互通消息。

李惜从旁边的小几上挑了块酥饴吃着,含糊不清地道:“我听大哥哥说,黑虎帮有训练好的鹰,飞起来比鸽子还快呢。”

原来如此。

陈滢微微点头,只觉得江湖上的手段真是堪称神奇。

待射出最后一箭,今日的功课算是结束了,她拿起帕子拭去额角的汗,一旁寻真递过来一盏热茶,轻声道:“姑娘喝口热的,别冷着了。”

陈滢接过茶盏,一饮而尽,旋即转身回到廊下,命人给李惜添了一只小炭炉,笑道:“你怎么就这样出来了?舅母也同意?”

此际已是八月中旬,天气渐寒、遍地萧索,山东又比盛京冷些,李惜今天出来却连件大衣裳都没穿,还是一身夹的,陈滢怕她冻坏了。

此时,李惜正好又挑了块点心吃着,没顾得上回陈滢的话,只弯着眼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