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嫂子与绿漪见状,也皆不再说话,净室前便只剩下了一片寂静,唯有秋风偶尔掠过,携来远处桂子清香。
“朱嫂子,我想问问你,你可还记得烟柳最后一次与我们联络,是在何时?”半晌后,郭婉方转过了一个话题,面上的怅惘也尽皆敛了去。
朱嫂子闻言,低头想了一会,便道:“回姑娘的话,奴婢记得最后一次见烟柳,是在三年前的春分前后。因那时候天暖了些,奴婢与当家的去京里给姑娘置办首饰,托人给烟柳捎了信儿,烟柳便偷偷溜出来与奴婢见了一面儿。”
郭婉闻言,面露沉吟,一时不曾言声,绿漪便上前半步,压着声音问:“那时候烟柳为何不把那嫁妆单子交予嫂子?”
朱嫂子闻言,有些欲言又止,默了一会儿后,方道:“三年前……正在风头上呢。”
“三年前么……”郭婉重复了一句,面上生起了一丝缅怀之色,却是已经明白了朱嫂子的意思:“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三年前的初春,可不就是我备嫁之时么?那个时候,那府里刚好派了管事过来给我送嫁妆,烟柳那一头,只怕也是有人盯着的。”
朱嫂子见她悟出其中利害,便点了点头,神情间有深深的无奈:“姑娘实是太不容易了。”
“也不过这么着吧。”说这话时,郭婉抬起手,有些厌倦地在眉间抹了几下,像是要把一些东西抹去般,道:“祖母十分精明,想是猜到了我手里头的那些产业,若非烟柳这些年来一直老老实实地,祖母早就疑上她了。她也不容易。”
她叹了口气,面色惘然:“真真是时光如飞。我还记得盖上盖头时,那满天满地的红,闭上眼睛,那眼皮子里都像是浸了血也似。也不过就是一眨眼儿的功夫,我就又回到了蓬莱。”
好一会儿后,两个人方各自收了泪,郭婉拭着眼角道:“今日好容易得见一面,还是先说正事儿要紧。”
朱嫂子亦将帕子拭净了泪痕,开口时,语声还带着痛哭过后的嘶哑,低声道:“正要向姑娘禀报,这两年庄上收成还不错,那几家铺面儿的账奴婢也都收上来了,账本儿在此。”
她一面说话,一面便将身后的包袱解下,捧出几本厚厚的账册子来,堆在了石桌上。
郭婉命绿漪收了,低声叮嘱:“叫红香收进我衣裳包袱里。”
绿漪便唤了红香过来,郭婉便又问朱嫂子:“京里现下如何?还是收不到消息么?”
朱嫂子闻言,便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唉,回姑娘的话,京里的消息已经断了好些时候了。就在年前,奴婢还曾遣了宋瑞夫妻去盛京,打算着叫他们与烟柳见上一面,再打听打听消息。可谁想那府里的人换了个遍,他两个使了好些钱,也没摸出门道儿来,还险些惊动了人,只得又回来了。”
郭婉此刻两眼还红着,然神情却比方才平静了少许,闻言便微一蹙眉,问:“他们没见着烟柳?”
“姑娘恕罪,他们两个……谁也没见着。”朱嫂子低语道,神情颇为黯然。
郭婉的神情亦有些暗淡,低下头来静了一刻,复又举眸淡笑,道:“罢了,许是烟柳一时太忙,来不及与我们联络罢。”
朱嫂子闻言,面上便露出几许不忍来,思量再三,到底还是将那心底的念头说了出来,道:“不是奴婢说,姑娘就是太心善了。那烟柳没准儿早就另找了出路。那府里的人如今连知道姑娘的都没几个,老夫人又是个假菩萨,面儿上和善,那手段可是厉害得紧,又惯会笼络人心,烟柳她们但凡有点子想头,早拣着高枝儿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