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归义王

墨唐 将臣一怒 2344 字 9个月前

颉利可汗毕竟已经去世,追封为王,惠而不费,这对朝廷来说,并无影响,没有必要在这方面纠结,显得小气。

“李爱卿认为如何?”李世民向李靖问道,毕竟击败颉利可汗最大的功臣乃是李靖。

李靖毫不犹豫的躬身回答道:“微臣赞同以帝王之礼厚葬颉利可汗,以安草原诸部之心。”

虽然颉利可汗失败。被俘虏在长安城,但是在草原中,依旧有不少死忠的部落,颉利可汗乃是病逝,并帝王之礼厚葬,如此一来,定然能够让草原各部归心。

朝中三个大佬都集体赞成追封颉利可汗,李世民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颉利虽然无道,但是礼不可废,追赠颉利为归义王,谥号荒。”

“谥号荒!荒可汗!”满朝大臣顿时心中一动,此谥号可谓是巧妙至极,

此谥号既然承认了颉利可汗帝王的身份,同时又打击了颉利可汗在突厥的威信,可谓是一举两得。

“启禀陛下!除此之外,归义王之子上书,归义王留有遗愿,想要其子扶棺北上,依照突厥礼节,葬于草原之上,还请皇上定夺。”令狐德棻道。

“葬于草原!”李世民顿时皱眉道。

“陛下万万不可,此乃不亚于放虎归山。”李靖连忙阻止道。颉利可汗虽然已经过世,但是其余威犹在,若是其子回到草原,定然会得到草原各部的拥护,也许不出十年,会有另一个颉利可汗出现在大唐的北方。

李世民嘴角冷笑道:“既然归义王有此遗愿,那就诏令其国人来葬,以突厥之礼,火化,葬于灞水之东。”

“陛下英明!”群臣顿时齐声道。

灞水之东乃是颉利可汗当年纵兵到达大唐最深之地,李世民将其葬在这里,可谓是寓意深远至极,可见李世民虽然大度,但是在他的心中,渭水之盟从未忘记。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颉利死了!”

李靖也不禁恍惚,说起来,颉利可汗有如此下场,李靖也有一份功劳,贞观四年,是他李靖带领大军攻破突厥牙廷,俘虏颉利可汗而归。

甚至可以说,李靖的荣耀,就是从颉利可汗身上得来的。

“沙场之上,各安天命!”

李靖心中慢慢坚定起来,当时他和颉利可汗乃是敌手,颉利可汗败了,还能保全性命,若是当时他李靖败了,恐怕落到了颉利可汗的手中,恐怕下场更加凄惨。

李世民仰首望天,心中不知道是喜是悲,颉利可汗没少给大唐带来威胁,和大唐简直是不共戴天之仇,但是人死如灯灭,随着颉利可汗去世,所有的仇怨都将一笔勾销。

弘义宫中,李渊一头刚染的黑发,带着老花镜,惬意的看着墨刊,听到了颉利可汗去世的消息之后,顿时惊呆,手中的墨刊落在地上,却没有丝毫的察觉。

对颉利可汗,李渊同他的恩怨更深,几乎在李渊在位的期间,一直饱受突厥的威胁,尤其是颉利担任可汗期间,更是频繁侵犯大唐,当时李渊一心统一全国,没少对颉利可汗妥协,二人争斗一生,李渊一直处于下风,甚至可以说屡遭羞辱。

“没有想到你还是先走了一步,这一次是我胜了!”然而,李渊语气之中,没有丝毫兴奋之情,反而有着无尽的落寞,不到五十五岁的颉利可汗就已经过世,而他距离那一天恐怕也不远了。

顿时,李渊一阵萧索,心情郁郁寡欢。

一时之间,颉利可汗的去世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不少百姓到处都在议论纷纷。

“依我看,颉利此人可谓是罪有应得,当年在我大唐边境没少犯下血案。”

“也就是陛下仁慈,留其一命,否则他岂能苟活到现在。”

………………

对于颉利可汗,长安城的百姓可是一点也不陌生,无论是贞观二年颉利可汗带领二十万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当时贞观四年,李靖俘虏颉利可汗,那盛大的献俘场面,犹如在昨天一般。

墨刊趁机做了一期颉利可汗的特刊,讲述颉利可汗从崛起到败落的详细经过,并将将颉利可汗和大唐的恩怨一一的列出,效果出奇的好,立即在长安城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