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总是喜欢揭露人性最不堪的一面的文艺导演,南柯导演不愧是能拍出《活着》那样的电话的导演,《网事》没有说教,没有鲜明的偏颇的立场,而是实事求是,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至于,其他的,全部交给观众自己去评价,我认为这才是电影人应该做的事情。把故事说了,让观众去评价,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观众。”影评人寥寥在《电影周刊》里面这样写道。
“咱们这个社会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凡事不能只看负面的,却忽略了,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坏的一面,自然也有好的一面!《网事》做的很好,它没有告诉你,要怎么做,是好是坏,而是展现出来,让你自己去评判。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东西。”——《光影》。
“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一些导演胡乱夹带私货的四不像,好电影就应该是像《网事》这样的电影。”——京城娱乐报道。
相比起来,《那年夏天》这部影片,毕竟是商业电影,所以在影评方面,特别是那些喜欢文艺范的影评人那里自然讨不到什么好。
不过,《那年夏天》的票房成绩摆在那里,虽然在奖项上就别想有什么追求了,但是在票房方面却是足够让陈鹤谨慎一线导演了。
当然,想要成为大导演,陈鹤还缺少一部大制作。
别看国内整天说那个奖这个奖的,可是实际上,能被称作大导演的,单凭奖项的话,除非是拿到奥斯卡之类的大奖,否则的话,还是凭票房说话。
所以,真正的大导演或许会有一些奖项上的追求,但是绝对不是国内的那些奖项。
早年什么戛纳,威尼斯,柏林等电影节上的奖项含金量还比较高,可是随着好莱坞的大肆崛起,这些电影节渐渐地也失去了风光。
所以,还是票房更具有说服力,纵观国内的那些能被称作是大导演的,哪一个不是票房加身?
三乐动画,哦,不是现在已经改名为三乐娱乐,在动画工作室里,付君乐陪着林霄走在一台台电脑之间,那些二三十岁的员工正坐在电脑前面,忙碌各自的工作。
林霄这些天也大致上了解一些电脑动画制作流程,知道这些人是在为《小猪佩奇》等动画做渲染。
出了工作室,进入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付君乐道:“现在的公司项目越来越多,但是除了《功夫熊猫》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动画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