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华影业这边,姚鼎也是伤透了脑筋,今年天华集团地产那边因为市场开始饱和,让天华集团的资金链也开始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不仅仅天华集团,国内的大多数地产为主的大集团,都面临着这样的现状。
华国的地产业,开始陷入了饱和,大中型城市几乎已经被开发殆尽,开始转向三四线小城市。
而地产业的负债率奇高无比,特别是像天华集团这样的做商业广场,城市中心的,负债率更是高的吓人。
他们以往的经营模式就是扩张扩张再扩张,只要一直在扩张,虽然负债也会一直在增加,可是却能够让他们的盘子越做越大,拆东墙补西墙,依然可以支撑下去,可是,一旦停下脚步,那么他们就要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
于是,天华地产开始接连卖出一些业务,同时也开始产业收缩。
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没有太多的资源去给同样的天华集团旗下的影视公司。
原本天华影业做到自给自足还是可以的,毕竟,旗下有那么多院线。
可是随着投资的多部大制作接连出现问题,天华影业这边也开始出现了危机。
倒不是资金链断裂,而是,何去何从的问题。
原本天华想要走的路子是墙内墙外通吃,就是和国外的影视巨头合拍电影,但是这条路,就目前看来,真的不好走啊,学费交了不少,但是结果却是巨亏。
难道像天行等影视集团,去买买买剧本和ip?
但是事实证明,《亿万旅行》的成功只是个例,并不是所有的话剧剧本,舞台剧剧本都适合改编成电影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姚鼎想起了林霄。
林霄有很多个头衔,比如华语乐坛中国风歌曲的半壁江山啊,世界拳王啊。
70亿影帝,20亿大导啊之类的头衔。
但是姚鼎仔细分析一下,却发现,林霄身上还有一个被这些耀眼的光环和头衔遮盖住的本事。
事实上这次的失利还真的是非战之罪。
这次天华的合拍片,找的的华国数一数二的大导演张毅导演。
张毅导演应该算是国内的顶级大导了,而且是那种艺术层面和商业层面都有过极其优秀成绩的大导演。
但是奈何,在这样的巨额投资的大制作当中,哪怕是张毅导演,也根本没有太多的自主权。
能指手画脚的人太多了,比如主演方面,张毅根本就没有决定权。
结果就是,在天华宣布开拍这部影片的时候,大家都喊666,但是上映之后,大家依然只能喊666。
只是这个前面喊666是佩服天华的大手笔,后面喊666是佩服,天华的魄力,居然敢启用那样的演员,2亿美金拍出来,特效绝对是够赞了,看过的都说6,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剧情实在让人接受不能。
不是说剧情复杂,相反,剧情很简单,但是却太过于无脑了。
或许是为了更加侧重北美市场,结果这部合拍片,背景是华国的,但是故事却是有些西幻,结果弄出来之后,所有的华国观众看了都觉得,这是啥啊。
而欧美观众又觉得,这部片子有些不中不西,然后就变成了四不像。
票房自然是扑街到家。
事实上,今年国内的电影市场依然繁荣,但是大制作大多都折戟沉沙,反而是一些小制作,中小成本的电影,来了一大波逆袭,在巨头们哀声遍野的时候,国内反而涌现了不少新影视公司。
比如某话剧社根据话剧改编的喜剧片,原本不起眼,结果票房却是大爆。
比如港岛老牌导演,搞出了屎尿屁的喜剧片,结果,反而市场反响很好。
不过,今年的华国电影市场,票房产出虽然是高了,但是国产电影的票房产出占比却反而再一次下降了。
《功夫熊猫》进度并不快,毕竟,3d动画大电影,不像真人电影那样,拍几个月就能完成的。
不过自从周娅怀孕,到生孩子这段时间,林霄基本上都没有涉足电影圈。
让不少林霄的影迷有些郁闷,特别是今年的上半年电影市场调查报告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惊讶的发现,今年,国产电影陷入了一个怪圈。
高成本高投入的电影其实不少,还有不少合拍片,但是不知道是为什么,上半年有高光表现的反而都是中小成本的影片,反而是那些大制作,都扑街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