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当下具有极大争议的‘痞说历史’,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痞说历史’这个话题产生的源头。”
“他是歌手,词曲作家,是评书人,是作家,一部《明朝那些事儿》,掀开了‘痞说历史’的序幕,也惹来了许多争议。”
“有人支持他,称他和《明朝那些事儿》的痞说历史的模式给历史学术界趟出了一条新道路。”
“有人反对他,称他和《明朝那些事儿》,是在开历史的快餐车,是对史学学术的亵渎,还有人说他,不懂历史,不配说史。”
“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今天我们请来了各持观点的代表,来自西周大学的冯之远教授,以及来自东明学院的宋德教授。”
“还有《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林霄先生!”
“《明朝那些事儿》一出现就掀起了一股明史热,也引出‘痞说历史’这一话题,对于‘痞说历史’学术界也分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冯之远教授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主持人于凡说道。
冯之远点了点头对林霄道:“林霄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其实我对于你早有耳闻,你写的歌曲很不错,特别喜欢《中国功夫》和《孔雀东南飞》两首,由此可见,你对华国的一些文化还是有一定的研究的。”
“冯教授过誉了,我也只是懂一些皮毛罢了。”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没有人喜欢听别人骂,夸奖的话人人都喜欢听,林霄也不例外。
“不,不仅仅是皮毛,你的《明朝那些事儿》我知道,也对其中的一些东西进行过验证,大体上,是符合历史史实的,这说明了你下了一定的功夫。”
“从你写的歌曲,到《明朝那些事儿》说明了你对历史文化还是有不低的研究的,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真的算是难得了,不过”冯之远来了一个大转折。
“不过,接下来的一些话,可能你听了会不舒服,但是我还是要说,首先,《明朝那些事儿》可以反映出你对明史的一些重点人物和事件还是下了一定的心思的,但是历史是什么?治史首先要严谨,严肃,客观!”
“历史可以写得很活泼,就算是专业研究,也可以不必枯燥。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这个不矛盾。历史可以写得很有趣。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有趣而有趣,就是创作态度问题了。”
“我反对的是好好的历史,却非要痞着说,不错,这样的确迎合了大众的某种趣味,很受欢迎,但是却也带出了一个极为不好的榜样,此前我在评论当中说,痞说历史大行其道,你难辞其咎,你可能会觉得冤。
但是事实是因为你的痞说历史,让很多人觉得,哦,原来历史可以不必严谨,甚至只需要读过几部史书就可以用最通俗的方式去解读历史,而且还能够获得远高于潜心研究历史的报酬”
“长此以往,史将不史,这和我反对那些穿越历史剧,小说等等是一样的一个道理。”
“的确老百姓有权利在茶余饭后听听历史故事图个乐。但是,不能把这样的作品上纲上线,更不能无休止地一味去迎合老百姓,那样的话,历史成了什么?连任人打扮的少女都不算了。”
冯之远一上来就来了一系列的长篇大论。
林霄这边还没说呢,那边宋德就忍不住了。
“冯教授你的话我不是很赞同,首先,时代在变化,诚然如你所说,历史需要严谨,需要客观,但是却不能忽略,我们研究历史是为的什么?”
“不错,时代越发浮躁,人也越来越浮躁,整个社会都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去适应。”
“历史学术研究者,如果一味地闭门造车,一味地不懂得变通,不与时俱进,那么就会造成,我们研究的东西,受众越来越小,甚至新一代的年轻人,连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史的一些基本的东西都不懂,这是我们历史学术研究者的责任。”
“痞说历史,我认为没什么不好的,只不过是将历史用比较有趣的方式,用一种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所谓寓教于乐,就在于此,起码我们不能不承认,痞说历史的方式,能够让大众知道一些历史,对于普及历史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冯之远和宋德在这方面显然都有所准备,两人你来我往,你举这个例子,我举另外一个例子。
反倒是林霄本人,却似乎成了小透明。
只能像局外人一样,看着两人争的面红耳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