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批订制的货物不但保质保量还提前半月送到,周家表示出了高度的赞赏,旋即周东家也再次亲自来了杨家村与铁坊达成了战略合作的协议,决定由他包销铁坊在华容县内的铁器销售,当然出货的价格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再与他让了些利。
随后周东家便也按照黄昊的要求,将往前几年他家店铺中行销铁货的账目整理了出来,拿来给黄昊做了个参考,结果发现光是做足他一家的生意,便可以让铁坊整年都吃香喝辣了。
可别小看了宋时一个县城里杂货行的铁器销量,光这周家的杂货行一年便要卖出至少三千件斧、锯、锄、耙、锹、柴刀、菜刀之类的小型铁器,大型的铁犁、铁耧怎也要卖个百十件,而华容县里还不止一家杂货行卖铁器,此外还有五家铁匠铺在互相抢生意。
更别说还有官面上不能抹开的兵器贸易,更是一项本小利大绝好营生,就如周家光是去年一年,便私下里售卖了五十几把从并州贩来的镔铁兵器,一把兵器随随便便纯利都在数贯甚至数十贯,而且这种铁货一见不得光,二课不了税,收益极为隐蔽。
所以黄昊也就下定了决心,铁坊日后的盈利大头,自然还是要放在这一块的上面,只是目前杨老爹死活就是不回来,而他手上也没有这么面的人才,锤子兄弟他们打打农具都是勉强,至于让他们打造神兵利器的事情还是别想太多了。
只是,在谈妥了战略合作的协议,要返回华容的时候,周东主却是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日后能不能在铁器上打上铭记,莫要叫他人仿冒了才好,杨义回头与黄昊一商量,便也决定直接打上“杨记”二字为铭记也就是了。
至此,有了周家的订单,黄昊也就让锤子兄弟紧着他们的技术和能力,将现有的人手分成了几个班组,开始根据周家的销量进行配货加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主攻产品依旧还是柴刀、斧头和镰刀,不过顺带试做些夹钢铲、夹钢锹、夹钢锄倒也可以,如锯(涉及回火)、耙(涉及熔焊)还有大型的犁、耧这些产品却还不行,还是得等杨老爹这个正职的铁匠回来掌握。
又眨了个眼的功夫,便过了冬月十五,也就瞧得杨家村里家家户户都扎起了彩灯和各式的彩船、彩狮,准备耍社火了。
这社火乃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通常是以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形式来表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民间鼓乐谓之社火,农家以户族设“堂”,以村、堡设“社”,诸如“香火朝山会社”、“社火会”、“孝义会”、“自乐班会”、“曲子会”、“吃割食”。每逢迎神报赛、庆贺集会,必然举行游艺活动,锣鼓火把助威,狮子龙灯游行,人群相随,显然是“人威”助长了“神威”,就形成了“社火”风俗,民俗所述:“社火娱神,香火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