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酒楼之中百音嘈杂,既有嬉笑亦有喝骂,纷纷攘攘乱了黄昊的思路。
直到说书人再次拍响惊堂木,众人便也息了议论,专心听他读报。只是这后面的内容,便有些乏善可陈,不外乎朝廷又办了什么大案、免了何处的钱粮,再无什么值得留心的消息。
待得黄昊与杨轩二人吃饱喝足,邸报便也读了个大概,说书人便报了个接下来将要与众人开讲《辽东英烈传》第三十二回之后,便在梆子声中下场休息。
说书人下场之后,酒店之中的议论之声渐渐又大了起来,只是再没人议论什么与刚刚的《青役法》、《一条鞭法》有关的消息,倒是叫黄昊听得少许有关辽东的消息,说是辽王黄杰如今已经算是平靖整个辽东,又是大修通衢,又是广开商道,连带河北、山东等地的商贸之事也被带动起来,正是行商的好去处。
听得几个客商说得热切时,竟敢打了保票说,不论江南的粮帛百货,哪怕是江南的狗屎、蚕屎,只要能运到辽东都能淘换出钱财来。对此,旁人大多不信,不过黄昊倒是知道蚕屎也叫蚕沙,算是一味用途广泛的中药材,能卖钱也是不错,至于狗屎也能卖钱的说法估计就是道听途说的胡说八道了。
此时,已经吃好饭的黄昊和杨轩倒也没舍得走,主要是杨轩没舍得走,想着今日都花了六十文钱吃了餐馆子,总得享受一番吃馆子的福利才是,便与黄昊商量留下来听一回书再回去,而且还一个劲的告诉黄昊这《辽东英烈传》可是最近才开始风传江南各地的新故事,说的可是前年大宋出兵辽东,与金国鏖战于辽阳城下的故事。
对此,黄昊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他也是想多了解一些消息,好对未来的走向有个把握。
也就在小儿收去了两人的碗筷,并且各自倒上一碗免费赠送的煎茶之时,黄昊却是以眼角的余光扫到了酒楼的二楼上,一间酒格子正对着明堂方向的花窗被人推开,这开窗的动作之所以引起黄昊的主意,是因为推开花窗之人,正是杨家三娘打工的吴家小公子吴冰。
也就见得吴冰推开花窗之后,便躬身后退引了一个穿着深葛色襕衫、头上戴着一顶东坡巾的中年男人来到窗前往外眺望,神色盼顾之间颇有不快之色。
见此场景,黄昊觉得有些奇怪,也有些难以言语。
作为一个资深的写作者,他当然知道写作的要素不外六个,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说,在一个故事里,不会存在完全没有意义的人物和故事情境,而但凡是只要出现了,就与剧情有必然的关联,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要素。
只是叫人觉得奇怪的是,自打他穿越到了黄大的身上之后,前后也不过两天多的时间里,在他看来莫名其妙的剧情就发生了好几次。
就拿眼前这个吴家的小公子吴冰来说,这一天之前他还是一个拿着风筝……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