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难以拿捏的时机

王兴陷入了两难之中。

第二件事就是律法改革,不能全面改的话,最起码土地管理、工商税收征收管理、兵役管理,这些必须进行改革。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想法,要实行的话,还为时过早,但必须先行动起来,到时机成熟时,也好一下子推出。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焦竑进行了探讨,焦竑非常赞成。

焦竑自小学的是儒家,受李贽的影响,晚年却成了反儒家的斗士,反而崇尚法家,在他眼里,秦始皇才是千古一帝,真正历史上第一人。

由于他的泰州学派,跟王兴的治学思想相近,所以两人谈得很投机,也完全把王兴的想法理解了,所以,主动地把制定陕西新政及其律法的担子挑了起来。

这两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实施的时机。如何把握好这个时机非常重要,或者不等不靠创造时机,这都是王兴需要考虑的,却不是假手于人可以办的。

主动去谋夺自己学生的江山,王兴是不干的,因为和朱由校和朱由检的感情太深了。

以老师身份去算计学生,那就不是人干的事。

这可不是王兴矫情,原本他就是个重感情的人,即使奉皇上的命令为福王谋天下,那也得等两个学生按照历史轨迹过世之后。否则,自己的心理是不安的,而这种不安,可能会给自己的余生带来抹不去的负疚感。

骗别人容易,骗自己很难。

与其将来内疚,不如一开始就不做亏心事。

好在郑贵妃已经暗示,她会在宫里配合自己行动。崔文升改任司礼监太监,掌御药房,其实就是一个伏笔。

怎么办?

一连几天,王兴都在沉思,迟迟没有拿定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