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白费了心机,王兴好不容易有个空间和时间,以便好好考虑考虑皇帝给自己带来的心理震撼,哪里有半分旖旎心思?
等琴儿砚好墨,王兴拿过毛笔,在纸上写下“川陕治政方略”六个字,然后放下笔开始发呆,给人以思考今后如何施政的样子。
之所以这样做,他是忌惮无影的存在。不知道无影会不会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时刻报告给皇上,所以,他才假模假式地做了个认真办公的样子。
这种感觉很不好,时刻在人的监视之下,干点偷事都不敢干,这种感觉任谁都不会太好。
自己重生以来,总想扼住生命的咽喉,却不想被别人扼住了生命。
直到此时,王兴还对万历帝这个奇葩的做法,有点不大敢相信。
仔细想了想万历的做法,还是符合逻辑的,因为这符合他的性格。
万历帝说到底就是个犟种拧熊,拧到可以把江山社稷当成儿戏的拧熊。一旦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他可以用二十七年的怠政对抗,为什么就不能亲手把江山让给自己心爱的儿子?
也是,年轻时有太后和老师张居正两座大山,什么事都做不了主,还差点被太后祭告天地给废了。好不容易能自己做主了,却是连爱妃封为皇后这件事都做不了主,更别说让爱子当太子了。
大概,他开始懒政时,打的主意是逼文官集团退让,后来看文官集团确实不会退让时,他的主意又改为给朱常洛留个烂摊子了,反正我不得好,朱常洛你也不能轻松。直到自己的出现,尤其是他发现了自己的吴山基地以后,就萌发了将江山推倒重建,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朱常洛与朱常洵角色互换的想法,而实现这个目标,有两个必需条件,一个是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外部势力将江山推倒,二是必须有一个人能够有能力将江山重建,交到福王朱常洵的手里。
而这个人必须是年轻人,易于加恩控制,还必须忠心。
而自己恰恰是最为合适的一个人。
尼玛,这不是给自己量身定做的吗?
搞清了这个原因,也就搞清了为什么万历帝会让他去辽东,那是想看看他有没有能力打败号称天下无敌的女真,如果王兴做不到,那万历帝自然不会把重建的重任交到他的手里。
至于让王兴快速议和,尽快结束与建奴的战争,那就更好理解了。要是万历帝不议和,而是增兵支援王兴,弄不好还真就能让王兴一举消灭了建奴,那他的推倒大计,还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