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自愿进坑

按照杨镐的计划,四路大军齐头并进,但南路军是诱饵。宽甸距离赫图阿拉最近,只有三百多里,杨镐打的算盘是让刘綎部快速前进,第一个接敌,将后金大部分兵力吸引过去,然后李如柏部、杜松部、马林部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迅速逼进,实现战略包围的目的。

南路军只有明军一万人,虽然还有一万朝鲜兵,但谁都知道,朝鲜兵装备差,战斗力不强,况且是客军,基本上属于打太平拳的,如果战事顺利,他们肯定帮着打上几拳,如果战事不顺利,估计他们第一时间就会选择投降,指望他们卖死力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也好理解,朝鲜一直都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的夹缝中生存,虽然他们的国王是大明皇帝册封,而且多次帮助他们打败日本侵略,但他们的国力一直不强。大明和后金哪个要对付他们,他们都吃不消。所以他们本着两不得罪、谁强帮谁的原则,一直冷眼旁观,甚至暗通款曲。

杨镐与刘綎都参加过万历二十五年的抗日援朝战争,当时杨镐是朝鲜经略,刘綎是副总兵,两人关系不睦,所以,杨镐将刘綎放到南路,而且兵力只有一万,指望这一么点兵力去吸引后金大队人马,然后再抵挡几天,不用想,也是一个失败的下场,打好了,有可能坚持到友军到来,打不好,弄不好就会全军覆没,甚至身死。

杨镐早在王兴因为李家的事没有给他面子,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就让王兴督兵南路军。他倒没有想置王兴于死地的想法,就是想让他弄个灰头土脸。试想,如果其它三路军都胜利了,就南路军失败,那么王兴以后还有资格在兵事上指手划脚吗?

说白了,就是想打击王兴的威信。

当然,这个前提是王兴爱惜自己的生命,呆在宽甸不动,任由刘綎去折腾。如果他跟刘綎一块出发,非要趟这趟浑水,出现什么意外,也不能怪人家杨镐。因为杨镐给他的命令是进驻宽甸,督促南路军。

这个道理但凡是懂军事的,大概都能明白,王兴怎么能不明白?况且他还有先知先觉的优势?

王兴之所以感到兴奋,是为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参加参与这场战争的机会而兴奋。

萨尔浒之战是大明与后金决定各自命运的一战,眼见参与这场战争的历史人物全都登场,而且杨镐的出兵策略、出兵时间都跟历史上完全一样,他知道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跟薛义达成的君子协议,还是皇帝、郑贵妃对他犹如子侄般的照顾和关爱,还是朱由校、朱由楫、朱由检对于自己的浓厚的师生情份,都不容他看着大明帝国大厦慢慢倒塌。他想在这场战争中出一份力,甚至于想利用自已的先知先觉优势,一举扭转战局,彻底打垮后金军队,还北方一个和平。

所以,他一直没有放弃练兵,一直在琢磨如何才能战胜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后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