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是大明衰弱而建奴强盛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大明内战外战不断,再有二十多年,这个庞然大物就会轰然倒地。
自己答应了薛义,答应了太老师申时行,要中兴大明,要承续汉族文明,不使汉人着外族衣冠,习外族礼仪,受外族欺侮。可是,努力了五六年,除了改变了自己一家人和几位好朋友的命运以外,大明的历史丝毫没有改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萨尔浒之战还是在按照原来的历史在走。
自己的话皇帝认可但是不听,到了杨镐这里,根本就是把自己完全架空。自己一点力都使不上,难道真的就是来辽东一游吗?
看皇帝对自己的态度,确实是十分优渥,跟对待子侄没有什么两样。真是打算把自己培养成阁臣?如果那样,自己不群不党,朝中势力太小,除了岳父、大舅哥、洪承畴外,还真没有什么势力可言。
按原来的历史,校哥儿大概后年就能登基,只要他登基成了皇帝,自己成为内阁大臣的可能性就大了许多。但要想成为权臣,必须拉起一股自己的势力,否则,没人听你的,当了阁臣又如何?
两年的时间太短了,自己即使是穿越的灵魂,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想要拉起一股自己的势力,也是不可能的。
时间再长,大明四处漏风透雨,自己就是权倾朝野,怕也是积重难返了。
“大人,想什么呢?”李忠见王兴始终绷着脸不言不语,忧郁之色越来越浓。
“唉,李公公,我是在为辽东战事发愁,也在为大明的将来发愁。”王兴道。
“大人,你怎么如此不看好这场战事呢?难道建奴的兵是凶神恶煞,我大明的兵将就是纸糊的?我怎么觉得不应该那么悲观呢?”李忠问道。
“李公公,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胜机。可惜,满朝文武,都跟吃了春药一样那么亢奋,非要打这一场,难道他们看不到,如果败了,我大明的江山就会陷入极度危险之中吗?”王兴说道。
“王大人,咱俩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了,我说句话你可不要不高兴啊。你怎么就知道你是对的,而别人就是错的?难道不是你的判断错了吗?”李忠说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这还是给我留着面子呢。不过,这回我可以不谦虚地告诉你,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们是错的,而我的判断绝对是正确的。”王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