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你就别谦虚了,你有无功劳,功劳多大,全省官员有数,百姓也有数,‘青天’之名你以为老百姓是随便叫的?”
“得,咱不说这个了行么?钱大人,你一夸奖,我浑身都不得劲。”
“好,不说了。任之,这回去泰安,可不能微服了,鱼龙混杂,难保万全啊。”
“当然,我这回就不微服了,走得快一点,也就一天的路程。不过,我也不想摆钦差仪仗,只带锦衣卫和我的家丁,杨指挥使派来的这一百多护卫全是步兵,根本就跟不上,我就不带了。你也不用知会沿途官员,迎来送往的很麻烦,只让省里几位大人知道就行了。”
“行,就依你,不过,到泰安看看,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就赶快回来。每天的行止都要派个人回来跟我说一声,也免得我挂心。”
“钱大人,你真是婆婆妈妈的,能有什么事?还有人敢袭击钦差?”
“不答应?不答应就不让你走!”
“行,不说了,每天传递消息,这总行了吧?”
“什么时候走?”
“后天一早就走。全是马队,不到二百里地,中途打个尖,一天也就到了。”
“那好,我后天一早再来给你送行。”
“好,那就这样说定了。蒋华,把你烤的羊肉串拿上来,让钱大人开开眼。”
……
王兴去泰安,当然不是纯粹为了巡视赈饥情况,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跟王好贤见面。
王好贤自打跟王兴分手以后,一直在蒙山一带活动,这是王兴安在山东的一颗钉子,将来是有大用的。关于他的生活状况,以及他秘密训练的队伍是什么成色,王兴都想了解一下。
当然,有薛义这个总机在,什么情况王兴都知道,当然那是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再者,人家王好贤一直餐风饮露,吃尽了苦头,自己既然来了山东,不见上一面,怎么也说不过去。
蒙山距离泰安二百多里,跟济南到泰安的距离差不多。王好贤本是要来济南拜见王兴的,但王兴觉得不好,不如去泰安汇合,公私兼顾,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