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样的案件,要说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袁晗点点头,“我当时想过是冲动犯罪,一方面调查了吕老师的人际关系,从她身边入手,和她相熟的,追求她的人不少,县城之中很少有漂亮姑娘,有点本事和才华的都不愿意留在这里。”
“所以当时吕老师还是很受欢迎的,不过这些追求者我都一一调查过来了,并没有可疑的人物。最关键的就是,dna检测都不匹配。”
dna是这个案子的关键物证,这是判断凶手的必要条件,不可忽视的一点。这一点不吻合,就算是有动机和作案时间,也没多大用处。
遗留的dna有可能是烟雾弹的情况,警方当然有过判断,可是随着后续案件的发生,这一点却又被排除了。毕竟这些dna之间是吻合的,那么只能判断凶手是流窜犯。
“随后我们把调查方向放到了当时的流动人口上,主要是游客以及前来参加美食节的外地商贩。”袁晗继续说道,“在吕老师遇害的范围区域内,有犯罪时间和动机的,也只有三人,不过同样存在dna检测不匹配的问题。”
“而后续的案件发生,对方也都不在场,所以可以排除嫌疑。至此,我们所有的主要怀疑对象和范围都被排除,剩下的就相当于是大海捞针了。”
实际上剩下的调查方向之中还有旅客和县城本地的盲流一类的人物,但是本地的情况袁晗显然已经调查过,而外地的旅客这边,基数庞大,自驾游的也很多,想要从这一方面入手,那还真的是大海捞针来的。
“当时的旅客应该有在县城入住的吧,信息比对调查过么?和后续的案件发生地的身份证使用记录之间,做过比对么?有没有相同的存在?”
乔嘉继续开口问道。
“这一方面当然做过确认。”袁晗点点头,“不过并没有收获,要么能对上一个,要么就是都对不上。再者,县城这里和省城不远,对方也未必会住在这里,而调取省城当时的记录做对比,那完全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