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喜欢掺和那些有的没的。等到文先生骂团长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是文先生——啊,我说文先生,你可能不明白,那我换个称谓,文元帅,这下你总该明白了吧?”
文元帅……呃!就是那个发动帝国陆军改革,第一个获得元帅军衔,并组织创办元兴陆军军官学校,现任元兴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文祥武!?
“不不不不、不是……副、副副副团长!那、那那那那个老——那位老老老老人……就就就……就是就是……就是文元帅?!”
因为太过激动,我连话都说不利索了。
文祥武这个名字,在元兴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西历1870年,大先帝国与大明国爆发战争。大先帝国背后有图鲁沙帝国支持,大明国背后有不列颠帝国支持。那时大明军已经全面装备不列颠生产的新式步枪和野战炮,大先军只装备了少量的图鲁沙制步枪,大部分军队还在使用图鲁沙军淘汰下来的燧发枪和旧式火炮。
因为装备差距太大,大先军屡战屡败。要不是图鲁沙帝国出兵干预,大明军可能就打到元兴城了。因为有图鲁沙帝国撑腰,大先帝国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最后两国无条件和平,签订了停火协议。
但这没输也只是名义上的,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我们输了,而且输的非常惨。时任军参将的文祥武痛定思痛,决心在大先帝国发动军事改革。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研究外国的先进军事科技与军事理论,写下三十万字的经验总结,与近一万字的奏表。
为了把奏表交到皇帝手中,文祥武于1873年的冬天,手捧着奏表来到皇城门外。他头戴将盔,赤着上身,下身穿着军裤和军靴,跪地前行。每行十步,便平举奏表,低头叩拜。
因为职责所在,皇城侍卫不得不将他拦在门外。被拦住之后,他便保持着下拜的姿势,平举着奏表,请求皇城侍卫进宫传话。
据说那天下着大雪,等皇帝收到消息,准许文祥武入城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险些被冻死——什么?您问我为什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在元兴城,“文祥武雪中献表”的故事连五岁小孩都会讲。据说皇帝看完奏表之后,认为军事改革势在必行,就让文祥武负责此事,然后就有了帝国陆军的军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