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几句话的缘故,卜正便丢官回家了。
接下来就议论泉州赈灾由哪位大臣出面前往。
在太子李治内心里,实在不想此时将泉州海溢之事奏报皇帝。要报,也最好在赈灾一事有个不错的眉目时再报,不然就显得他主持不了突发事件似的。
但赈灾之事绝不能久拖之下而没什么进展,不然到那个时候陛下再问起来,对太子能力的影响也不小。
泉州有民户二万三千八百六,人口十六万二百九十五人。有四个县。此次海溢中,有三百户倾家而没、毙命的达到了三千人,伤者不计其数。
而倒塌和损坏房屋、淤没良田数目到现在也没有统计上来,不清楚有多少的人流离失所、生计无着,其中的隐忧确实不小。
李治知道,这种费力的差事没有人愿意去。
不过他深得皇帝的问事之道,在问过“不知有哪位大人愿往泉州赈灾”之后,便举目去看兵部尚书高峻,他坚信高峻的能力。
高峻心里叫苦,但人却没有瞬间迟疑,挺身说道,“殿下,微臣愿往!”
李治有些感激地看向兵部尚书,暗道父皇说的果然没错,“但高丽军前有战事,高大人你可脱得开身么?”
高峻暗道,我倒是脱不开身,明日赛马,夫人们还严令我去观战助威,但你总拿眼睛瞟我干什么?我岂敢不去?!站出来晚了便是毛病!
“殿下,高丽战事自有英国公李士勣坐镇,国公久历战阵,又有薛礼及思摩相助,微臣没什么不放心的。”
李治问,“高大人对下一步的战事走向……不知怎么看呢?”
高峻道,“殿下,新罗国女王广集工匠打制金、银、铜、竹四色赛马号牌、襄助长安的赛马盛会,说明在她新罗边境上的压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微臣想,只要再有一次奏捷,天气也入九月,英国公自会奏请撤兵。”
李治道,“好,那么高大人准备何时动身赶往泉州?”
高峻心说,我想赛马完了再去,你同意么?“回殿下,赈灾事急,微臣散了朝议后立刻就要动身。”
李治觉得过意不去,想了想道,“高大人千里赶赴泉州,去后身边也无人照应起居,寡人便令我那位贤嫂——外宫苑总监——苏殷与你同行,她是个细致的人,你们遇事有商量,且公私兼顾了!”
自始至终,从西州至长安,高峻官越来做的越大,却一直不敢对八夫人苏殷动什么歪心思,充其量也就是偷偷咽两口唾沫。
她若跟着自己去泉州,高峻估计着,柳玉如八成连赛马的心思都不会有了。而且自己总有从泉州回来的一天,他可不想挨咬。
他想了想,郑重回道,“殿下,子午谷的行苑建设正到了收尾的关键时候,微臣可不想这件工程受什么影响,只想让陛下早日有个近便一些的适足之园。”
李治点点头,不再坚持,“凡涉及赈灾之事,高大人有便宜行事之权,州、府、郡、县悉听调派,工部、户部和刑部随员听调。寡人唯求泉州军民早日安居乐业,以慰陛下爱民之意。”
此事议定。在高丽战事未定时、有兵部尚书亲去泉州,足以体现太子对救灾之事的迫切态度。
而且高峻对北方的战事也给出了大致的预计,李治心里有了底。罢朝之后他未回东宫,而是马不停蹄赶往太子别宫。
他轻车简从,直接进了金华门,也未去翠微宫。因为去了也不便与皇帝讲泉州之事,太子立意等泉州之事有了眉目再说。
在安喜殿内,武媚娘和杨立贞正在议论一件事:
不久前,杨立贞自己出去宫外练马时,在旷地上的草丛里拣到一块赛马排位的银质“三十三”号牌子。
她知道这块牌子正是黔州吕氏的,因为杨立贞在吕氏的马鞍上见过。
不过杨立贞拾到银牌之后并没有给吕氏,明明见吕氏及她的侍女们不止一次地找寻,她也没吱声。
只是今天,这块三十三号牌子被武才人无意中看到,杨立贞就不能不说。
两人将拾到的牌子与武媚娘手上的银牌子放在一起比对,发现它们并不完全一样。
武媚娘的牌子是李治来时亲手交给她的,号码是“三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