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老今年六十九岁、而长孙无忌四十九岁。两人虽然同为当朝大员、长孙无忌的身份比阁老只高不低,但是从年龄上讲,长孙无忌说是去拜望高俭一点都不过分。
而且长孙无忌认为,他想到这一点已经有些晚了。
这一次高峻从剑南道回西州之后,皇帝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对高峻大封特封,只是把高峻的父亲提到黔州刺史、堂兄提升到了西州长史的位置。那么,这样的安排算是一个前奏呢、还是到此为止?
他私下里与好友、通直散骑常侍褚遂良打听,“高峻在剑南道平息乱象,不动一兵一卒,功劳可谓不小,皇帝是如何打算的,不会只封了高峻的父亲和堂兄就完事吧?”
褚遂良与长孙大人私交甚好,政见一致,又都是太子李治的支持者。长孙大人的话一出口,褚遂良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散骑常侍一职,要随时侍奉在皇帝的身边左右,规谏皇帝言行中的过失、回答皇帝在学问、尤其是政务等方面的问题。
这样的职位通常安排两个人,二人轮替着在皇帝身边值班。而褚遂良是“通直”,那么他就不是分班的常侍,皇帝随时都可能叫到他。
这样的人一要有学问,二要得到皇帝的信任。皇帝曾经评价过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亦亲附于朕,譬如小鸟依人,朕甚怜爱。”这样的评价也从侧面说明,他不但学问过人,也是十分善于揣摩圣意的。
那么,揣摩一下长孙大人的意思还能有多难?
褚遂良道,“长孙大人,陛下对西州高别驾的剑南之行是很认可的。就连江夏王爷几次从鄂州写来的奏章中,每一次提到高峻在造船上的建议之功……只是,西州也是大唐重点经略之地……可任之才还是太少了!”
无忌大人又道,“蝴蝶琴一事,我以为与高家并无大的瓜葛吧?”
褚遂良道,“陛下并未就此事说过些什么,好像与长孙大人的看法是颇为一致的。”长孙无忌决定,抓个功夫,去兴禄坊高府一趟。
兴禄坊,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