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北海有墓碑

手眼通天 暗形 1152 字 9个月前

很快,北海书院的副院长站出来,替任真引路,众多儒生们纷纷紧随其后,要亲睹任真祭奠北海英灵。

人潮涌动,同时涌向书院方向,阵势浩大壮观。

这会儿功夫,有人慌忙跑回高家,汇报任真的异常举动。

任真则走在前头,带领北海文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书院后方。

秋日里,原野上草木已枯,那座坟茔置于空旷地上,孤零零竖着一块墓碑,气氛萧杀而凄凉。

众目睽睽之下,任真表情肃穆,牵着小不起走到陵墓前,毫不犹豫跪地行叩首礼。

小不起虽不知墓里葬的是谁,仍然学着任真的样子,跪地磕头,一丝不苟。

众人看着这一幕,黯然唏嘘。

任真跪在地上,肃然道:“师兄高义,天地可鉴,纵然一时蒙尘,浩气必会长存,永昭千古。身为大唐子民,我对您仰慕已久,愿以您为楷模,誓死坚守正道,将儒家忠义发扬光大!”

说罢,他俯身再拜。

众人听着他的话语,表情有些复杂。

对于任真的一系列作为,他们早有耳闻。讲解春秋,解囊赈灾,主持朝试,死守国门,这桩桩件件,行的无不是仁义之道,爱惜民众,令人景仰。

这也是他们愿去城门迎候的原因。任真个人的学问道德,当得起先生二字,当得起师礼。

然而,他的身份也很特殊,不容忽视。如此鸿儒贤哲,本应明辨是非,洁身自好,远离朝堂才是,他却刻意迎合女帝,甘当朝廷鹰犬,抵御义军,站在北海的对立面。

所以他们很费解,任真此时的言辞诚恳,分明对魏铮充满敬佩,不像是演戏。既然如此,他又何苦兵临城下,跟契合魏铮遗志的北海为敌?

任真身上,带有让人看不透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