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有朋党自远方来

手眼通天 暗形 1200 字 9个月前

十大脉泉,是儒家立世的重要基石,汇聚了天下文人的气运。早在春秋时,它们就已存在,只不过当时儒生门徒太少,脉泉灵力也就微弱得可怜。

今非昔比,北方天下,儒家独崇,拜入儒家的修行者趋之若鹜,那十座脉泉,因而迅速扩张,如今恐怕不再是一泓小泉,而是辽阔湖泊了。

董仲舒若是躲在那里,多少会对疗伤有所裨益。猜到这点,任真开始心痒,忍不住想潜进去探个究竟。

他很想见识一番,传说中的脉泉究竟是何模样,是否有助于自身修行。他更想弄清楚,董仲舒现在伤势如何,以及这位儒圣未来的动向。

他之所以留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害怕董仲舒回终南山。如果有机会,他宁愿冒险将对方引到别处。

因为,他接下来要去的地方,就是终南书院。

其后几天里,他一直苦苦等待接近脉泉的机会,却一无所获。

时间流逝,他备受煎熬,某一天终于忍耐不住,正准备等夜深潜入时,一场突变的风云降临在西陵。

午后,桃山之巅的铜钟再次响起,却不像平时那般舒缓悠扬,而是短暂急促,明显是突发急事,临时召唤大家集合。

任真赶着牛车,随众多师生一起,登上桃山。

对他来说,看热闹不怕事大,无论怎样,总比枯等董仲舒出关更有意思。

当他来到杏坛广场时,已是人山人海,聚集在这里的师生比往常上课时还多,显然整个书院都集结在一起。

大家七嘴八舌,人声鼎沸,纷纷议论为何临时集合。

人群里,任真眼尖心细,扫视着场间莘莘学子,很快发现不同寻常之处,瞳眸里浮现一抹趣意。

只见在广场一侧,有群年轻人聚在那里,他们清一色身穿雪白长袍,个个器宇不凡,眉眼间流露出天然傲意,在人群中犹为刺眼,彷如鹤立鸡群。

书院授课修行,一般不会对门生的衣着做统一要求,因此大家平时都比较随意。眼前这群青年,却打扮得光彩照人,根本不像是临时赶来的弟子。

并且,任真还察觉到很有意思的一点,这三四十人,修为全都是四境下品,无一例外。这未免太巧了。

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同时凑齐这么多同品级的才俊,带他们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