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并非一见钟情

上官红在江湖上混迹多年,虽然对武林之中各色人等,不能细道其详,却也不致到过眼不识的地步。

眼见得这水道上纷纷南下的船只,都不是普通行旅客商,谈吐举止,都自然流露出武林中人特有的习气,而且其中不乏有武功极有火候的高手出现。

一张靠壁木桌上对着两人,面外是一五官清正,肤色微黄,貌相儒雅,三绺短须四旬中年人。对首端坐一年方弱冠俊美书生,两人似非旧识,各自饮着闷酒。

谢志强的眉头皱得更深,道:“我知道,可是我不明白,一点儿也不明白。”他们相距其实还有十三四步之远,所以白墨临忽然向后连退七八步,两下的距离就拉得更远了。

上官擎天并不急于驰救,只就原地猛扬手中的鬼头刀,扫砍谢志强的后脑。这办法,迫使谢志强要先护自己,只有中止伤敌之心,半途收转剑锋,身形一转,刀、剑相抵,又将这名大汉震退。

可是经此刹那间的延误,另两名大汉已争得先机,分左、右扑上,正面被格退的汉子,也奋身而前,遂将白墨临围于正中。

不过眨眼工夫,上官擎天的荻花宫软剑已抖起数朵剑花,分向白墨临的胸前“华盖”、“膻中”、“中庭”、“左幽门”、“右幽门”五大要穴刺去。

此时,上官红已站起来了,但她仍然披着皮氅,注目谢志强的那对兵刃。谢志强开始缓步逼近,十分小心。

邻座坐有三老者及一少女,那少女玄帕扎额,眸若秋水,瓜子脸庞,满面风尘却掩不住她那秀丽姿色,柳眉微微一皱,似对一双蓝衣劲装少年深深厌恶。

大凡身具武功之人,对于任何以武功集会的场合,都不甘放弃。武功超特者,固然想借机会一鸣惊人,扬名武林,出人头地,即使武功火候不够的人,也要借机会瞻仰武林各派高手的绝招,以广见闻,以增见识。

双方对答之时,谢志强的话声虽是衰弱无力,白墨临的声音却挟着强大内劲,震得四下那些看热闹的居民和过路人的耳朵轰轰哄哄嗡嗡直响。

原来其中却有二大原因,第一,所谓酒能乱性,酒后极易冲动,其次,当着众多兄弟面前,被一个黄毛小子一再挖苦讽刺,这口气如何吞忍得下?两种因素,但主要的还在饮酒过量,否则,纵然再怒,也不能拿自己生命当作儿戏,视如一文不值。

白墨临一面思虑,想是心神已分,不觉之际,已与中年道长相隔了有两三丈之远,赶紧一紧脚步,追赶上去。但见这位中年道长步履从容,飘然而行,白墨临此时为了追赶,已经是展开陆地飞腾的赶路轻功,这两三丈距离,却是追赶不上。

“那很好,看来我们有可能谈得拢了,卖货的人最怕就是碰到不识货的人,最高兴就是遇上大行家,你同不同意我这个笨拙的意见?”

江边,早就排开数十只渡江小舟,一字行列地排在码头附近,每条舟上,都悬着一面黄色的小旗,上面墨笔书写:“迎宾之舟”。敢情,这都是金花寺准备迎接各路人等渡江之用,舟上此刻都是空无一人,静荡荡地陈列在江面上。

两株高可参天的古槐树,遮住了一座半塌古庙的部份山墙,阴影使这座半塌古墙,显得越发阴森。

正陷于艰难辛苦者不必说,就算名成利就样样顺利的人亦暗暗恐惧敬畏“命运”,因为境遇顺逆随时可以变化。而最聪明的人都不能预先知道亦不能解释为何会变化?

哪知白墨临使诈,长剑疾振幻洒漫空剑星,身如脱弦之弩般掠向前殿,穿空腾起,剑光挥振中砍破屋瓦而出。

说着,白墨临单足点地一旋,长袍一掠,人似灵蛇出洞,倏地从船舱窗口,翩然而出,除了衣袂飘起一阵微风,带动灯影摇红之外,不带一点声息,姿态美妙,功力纯青,一个不满二十岁的人,能有如此轻功,还实在不多见。

此进彼退,攻守有据,不但巧妙异常,而且神速至极,真可说是配合得天衣无缝,毫无一丝空隙可寻…

上官红的心里略一盘算,四顾江岸无人,便一提丹田真气,拧腰而起,身化点水蜻蜓,向前猛扑而上。

当二人即将相接时,只见白墨临长剑突起,刺入了寒光之中,寒光这时翻腾疾掣,传出一声金铁鸣声,束发云帕突然绷断,身形猛退一步,白墨临却在她左侧七尺外落下……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春雨杏花盛开时节,就算你躲于画船中听着潇潇雨声,仍然美得迷离,亦不气闷。上官擎天的船,不但是装饰豪华精美的画船,同时亦兼快艇、战舰特长。

寒光已隐,现出的身形,只见这老怪,前胸衣衫已裂,额头汗淋,右手所握的那支奇形兵刃的拇指已断,由双方形态上看来,适才一招相接,谢志强是落了下风。

这种凌空发话,看来平常,实则是轻功中最难修炼的功夫,人若腾空起身,全凭一口真气,如果闭口说话,真气一泄,身形便要骤然下坠,除非说话这人已经能逼气控住丹田,得使真气不泄,才能做到如此地步。

华灯红烛照耀下,司徒香香好像比白天更漂亮也更温柔。

她的贝齿,几乎全部陷入了下唇,而她的芳心,在无形地扭曲着,在滴血!呛鼻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加上爆炸后崩塌的地方很多,也有起火燃烧的残烟,更增加了劫后的气氛,这种气氛是恐怖的,也是凄凉的。

白墨临悄无声息落在窗外,由窗隙内望,昏黄灯光下只见披发大汉将黑衣蒙面人平放在草榻上,落指如飞又点了十数处穴道,面泛淫邪得意阴笑,不禁心头一震,但觉披发大汉点穴手法极为独特高明。

心里虽然在如此盘算,脚下却立即点地一旋,退步旋身,留神向前看去,只见一位中年道长,飘飘然一身宝蓝色道袍,手执拂尘,立在眼前,大有出世脱尘神仙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