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吾有家,不得归

神经病之歌 哈哈儿 2872 字 10个月前

庄内警钟长鸣。

庄主苗宗以及膝下还活着的两个儿子,率领着庄内的其他人手,披甲持锐、弓上弦、刀出鞘,匆忙赶到山庄的外墙边缘。

往常只有外地来犯的时候,庄园内才会有人敲响那口沉重的铜钟。

苗庄主的大儿子苗仁,一把揪着一名下人的后衣领,将他重重丢在苗庄主的面前,道:“父亲,查清楚了,就是此人刚刚敲响了庄内警钟。”

那名瘦小伶仃的下人,被自家大少爷一推,狠狠地跌坐在众人面前,狼狈的摔了个狗啃泥,此时正瑟缩着发抖,重新从地上爬起来跪好,不敢直视自家庄主。

“你别老是发抖,倒是说话啊!”

大少爷苗仁长得孔武有力,又是个性格鲁莽、脾气暴躁的主,此时看着瑟缩不已的下人,满心的恨铁不成钢,恨不得再上去往他身上补一脚。

苗庄主即使拦住了他的大儿子。

知道自己长子性子急,他也不恼,只是慢悠悠的向地上的下人问道:“六子,今夜轮到你和小二巡夜,可是看到了什么,才敲响了铜钟?”

眼见得自家的庄主如此和善面孔,六子在抖了几抖后,终于安抚下内心的恐惧,激动地一把拉住苗宗的袍脚,语无伦次道:“庄、庄主,蛮子…有蛮子来犯……”

“我与小二出去巡逻,结果就看、看到…莽莽夜色中突然就蹿出来一个蛮子,张牙舞爪的向我们扑过来…我机灵,当场就跑了,只是小二却被那些蛮子给抓住了,现在恐怕是凶多吉少……”

他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片哗然。

尤其是原本看起来颇为和蔼可亲的苗庄主,在听到“蛮子”二字时,也是瞬间见了脸色。

他们祖上自从迁移到这十万大山中,建立山庄、繁衍生息开始,那时不时就要来骚扰偷袭他们一次的蛮人,就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祸患。

跟这些蛮人说理也说不通、打仗也没个胜负,他们又是丝毫不讲礼仪诚信、不通教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实在是恼人的很。

据说苗庄主的三儿子苗齐在一次外出时,也是下落不明、从此了无音讯。

连带着三少爷身边的一双儿女,同样也是从此没了踪影。

人们都说,只怕三少爷和他那一双儿女,都已经在外面被蛮子截杀,现在只怕是尸骨无存。

想到这里,众人便悄悄偷窥自家庄主的脸色,便见已经须发皆白的苗庄主,果真已经脸色铁青、神情阴沉下来,脸上每一道深深的皱褶都在愤怒的抖动着。

无怪乎他会如此生气。

苗宗兢兢业业的为苗儿山庄操劳了大半辈子,膝下一共有四个儿女,孙儿辈只有三个。

三儿一女,还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

他的小女儿早早就嫁到别的山庄去了,而剩下的三个儿子中,大儿子苗仁性子鲁莽暴躁、对待下人粗蛮无礼、不得人心,虽有仁之名、却无仁慈之实。

况且大儿子如此已经老大不小,房内妻妾也不少,却至今没有个一儿半女,这种情况着实令人堪忧,也令他打心眼里不喜。

而他的二儿子苗真,自幼身体不好,是个病秧子,平时精神不济、体力不济,说话偏偏又喜欢阴阳怪气,讥讽的语气任谁听了都不舒服,也是不得苗宗他的喜欢。

但还好,二儿子苗真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他膝下到底还是有个儿子,是苗庄主的长孙。

虽然苗真的这个儿子也是个病秧子、药罐子,但仍旧比一无所出的老大要好得多。

而苗庄主苗宗他的三儿子,名唤苗齐,身体康健、性格开朗随和,自小便在山庄内深得人心,膝下更是有一儿一女,皆是健健康康无病无忧。

苗宗便很喜欢这个小儿子,更是喜欢这两个健康的孙子孙女。

若是没什么意外,下一任的庄主应该就会落在三儿子苗齐的头上。

但是,意外偏偏就发生了。

苗齐偶然的带着他的一双儿女外出打猎,却迷失了方向消失在莽莽丛林中。

估计不是葬身在猛兽口中,就是葬身在那些未开化的蛮子口中。

有些蛮子部落吃人。

这下子,痛失爱子的苗庄主版有些一蹶不振,已有三年之久。

如今,他猛然间一听到有蛮子来犯的消息,便是忍不住心头火起,新仇旧恨百般滋味加在一起,叫他不禁额头青筋暴露,牙关紧咬便要亲自上墙头搭弓射箭,杀尽外面的蛮子。

他的二儿子苗真急忙拦住他,苍白瘦削的脸庞上挂着真诚的担忧之意,言辞切切的说道:“父亲、父亲切莫着急,若真是蛮子来犯,此时墙头危险,那些蛮子回射毒箭。”

年事已高的苗庄主被拦下,不禁捂着胸口闷咳几声,嘶声道:“你三弟与你侄子侄女说不得就是亡于那些蛮子手中,你现在不气?”

“非也,孩儿与三弟自幼感情深厚和睦,对两个侄子侄女也是疼爱有加,他们出事,孩儿自然也是心痛不已。”

苗真一脸悲怆的说道。

一旁的大少爷苗仁却突然从鼻子里冷哼一声,一双三角眼盯着他,满脸皮笑肉不笑的意思。

苗真不理他这个大哥,继续抓着苗庄主的手,真诚的说道:“只是父亲您年事已高,万一再出个什么三长两短…那么山庄大事又要谁来主持?”

“所以父亲还是再次稍候片刻,这种保卫山庄的重则,还是交由儿子来承担,可好?”

难得自己的二儿子有如此热心孝敬的时候,苗庄主也是一脸的欣慰,却仍旧忍不住担忧道:“吾儿,你的身体自幼不好、体弱多病,如何拉得开弓、提的起刀、抗的了枪?”

“不若……”他的眼神在众人之间转悠了两圈,一下子就看到了孔武有力、高大健壮的大儿子,瞬间浑浊的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