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不消片刻,屋子里就有了声音,似乎是有人在起床,随后门“吱呀”一声的被打开,王大义一个矮身蹿了进去。

不能点煤油灯,王大义将屋里唯一一扇窗户支起,明亮的月光照进来,屋子里除了王大义还有一对老夫妇。

男的叫徐厚如,六十五岁,经济学教授,女的是林时清,六十三岁,历史学教授。他们是一对夫妇,是从京都被下放来劳动改造的,机缘巧合下,和王大义认识了,后来他更是拜了徐厚如为老师,一面学习也一面照顾着两位老人的生活,不然,这两位两人早都坚持不下去了。

徐厚如关好门问道,“大义怎么来了?”

“打到了野鸡,给你们送点鸡汤。”,打开了窗户,王大义熟门熟路的从一个破柜子里拿出两个缺了口的碗,将瓦罐中煨了一下午,鸡肉都烂在汤里了的野鸡汤倒在碗里,巴掌大的泥屋草棚瞬间充满了浓郁的鸡汤香味。

“那我可有口福了。”,徐厚如是闻着鸡汤,当即大笑。

“你什么时候没口福了,”,林时清笑嗔丈夫。

鸡汤什么都不放都香得很,更何况是这样的年代,好在王大义平时经常送些好东西来给两位老人吃,不然就这年代多数人那不沾油水的肠胃,突然喝到这样的浓鸡汤说不定还得拉肚子。

王大义没急着走,坐下和两位两人闲聊了会,又陪着徐厚如小酌一杯后他才收拾了碗筷,提着空了的瓦罐快速离开。

待王大义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了,徐厚如才关了门,与妻子炫耀,“怎么样,我可是收了个好徒弟吧。”

当初收王大义为徒的时候林时清不同意,一方面是他们是属于“臭老九”那类的,怕连累他,另一方面是书都没有拿什么教学生,再说她也累了,只想余生和丈夫两个好好的。

后来徐厚如实在喜欢王大义,王大义又经常给他们送东西,而他们两个除了一脑袋的知识外什么都没有,最后也是本着报答王大义的想法才收下了他为徒。

林时清笑,“你能不能换个说法,大义来次你就要说一次。”

“换什么换,不换。”,徐厚如酒量不好,一小杯就有了醉态,倒在床上,嘴里唠唠叨叨的,“血脉至亲都不比这个徒弟,给我金山银山我都不换。”

林时清摇摇头,笑着躺在丈夫边上,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人这一生啊,说不清。

苏佳见苏天空着手回来了,满意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