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果然奏了效,赵氏收下了银子。“沈娘子对我们家的大恩,等珩儿考中了,一定让他报答娘子。”
沈蓁蓁笑笑,“那可真要,说不定梁公子是宰相之才呢,以后有事还得靠梁公子。”
赵氏千恩万谢的,坐了会儿,便告辞家去了。
赵氏这些年省了又省的,给儿子攒着银子。赵氏将攒银子的陶罐从床底下拉出来,将大半陶罐的铜子哗啦啦地倒在地上,搬了张小凳子坐着,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数着,一千个铜板一串的用布条串起来。
赵氏数了大半个时辰,才数完了最后一个铜板。一共八串,还有零散的几百文。
赵氏看着那小堆铜板,叹了口气,若是没有沈娘子借的银子,珩儿进京该多寒酸啊。
......
临行前夜。
梁珩正就着油灯看着书,听到敲门声,“进来吧,娘。”
赵氏走进来,手里还端着一个小笼,这小笼是赵氏装针线的,现在装了八串铜板。
“娘?”
赵氏将笼子放在桌上,转身看着儿子。
“珩儿啊,娘这些年就给你攒了这么些。”赵氏说着哽咽起来,家里这么清贫,拼尽了力才攒了这么些。
梁珩站起身,伸手搂住他娘。“娘,这些年您为儿子吃了太多苦。娘,儿子一定会考上的。”
赵氏只及梁珩胸口,赵氏抱着儿子,忍不住想掉眼泪,儿子真的长成人了。
毕竟怕影响儿子的情绪,赵氏强忍住心里的酸意,放开儿子,抹了抹泪,指着笼子里的八串铜板,说道:“这些银子,珩儿你就在路上花。”说着又从怀里掏出那一包银子来,“这是沈娘子借给我们的,你好好藏着,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梁珩愣了一下,接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