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兰溪旧事

折枝花满衣 静囍 1299 字 9个月前

唐三郎道:“有珊娘此话,三郎足矣。”

谁知唐老太爷一心为当年大比筹备,听说三郎志向,气得晕厥过去,醒来便说自己再无此子,三郎永不许踏入唐府半步。

三郎也暗暗发誓,定要在商海打出个名堂,到时候衣锦还乡,不怕老父不认。

“没有多少本金,珊娘只怕要跟我受苦。”三郎道。

“当垆卖酒,在所不惜。”珊娘道。

岳父谷虚先生倒是开通异常,只言苦读十年,并非一定要投身宦海。所学之人智慧变通,任何行业都可做到状元。

谷虚先生一生清朴,除去家中备用,为女婿供资五百两银子做本钱。

三郎之母也偷偷拿出二百两私房银子给儿子用。

三郎自己则四处筹借了一百两。

唐三郎与谷珊娘,二人以八百银做本金,在兰溪起步。

三郎就近取材,从苏州请来绣娘,在兰溪开了小小苏绣作坊,定做成北方人喜好的花色,再贩卖到北方。珊娘合理安排绣娘的刺绣日程,交班时辰,最大限度压缩本金,提高产量,且将账目理得井井有条。

唐三郎则亲自与山东河北等地的丝绸店铺交涉商谈,因利薄货好,买卖十成谈成了九成。

小夫妇就此赚得第一桶金……

如今家大业大,几乎垄断了北方的丝绸业,得了个称号“丝绸小唐家”。

唐老太爷的黄金承采有几年受到四川赵家的冲击,几乎有倾覆之势,幸有三郎暗中使巨金极力扶持,才得以化险为夷。唐家四郎五郎不够争气,一个浅薄一个鲁莽,生意全靠三郎支持,才经营得有模有样了。

这一切唐老太爷心中有数,只是抹不开面子,不愿请儿子一家回来。

今年,老太太修书催儿子来京,老太爷也并未阻拦,以承德金矿需亲自监督为由,躲了出去。依老太太的意思,这老头子过不了几天就得巴巴回来。

唐三郎的生意已然稳固,珊娘也不再劳心,就只管理着账目,因擅长算学,这些账目对其来说不在话下,因此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享清福。

前一世的婚姻危机,也是从谷珊女士做全职太太开始的……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灵犀一直以来的支持

欢迎新来的读者银辛酉、粟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