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工机械看到的都是真的,好的坏的都能罗列出许多条来。但是唯独没有做的就是隐藏和隐瞒。可是调研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发现,至少就发现了面对调研组的时候,粮食部门的前倨后恭了。
如果真的没有好粮食,如果你们没有从中做手脚做破坏,那么随后你们又为什么要调换粮食?这些好粮食又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粮食部门到底是隐瞒了什么?
赵平点着报纸,跟计大姐说:“大姐,服了吧!您啊,首长以前就说大姐你,是做冲锋的材料,做不了元帅。您还不服气!您看看,您想不到的,人家就想到了。这是调研组第一次上岗,他们得树立标杆,他们得叫大家觉得,他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他们的工作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那么,在调研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必然是要上报的。不会因为谁说几句好话,就改变什么!他们不对粮食部门的领导负责,他们只对……”他的手往上指了指,“只对上面负责。咱们需要顾忌的关系,在人家那是不需要的!明白了吗?”
计寒梅沉吟了一瞬,就问:“你是说,林家那姑爷……不是,是厂长他……他早知道会发展成这样。”
“那要不然呢?兴师动众的干嘛呢?”赵平就笑,“以后,跟咱们打交道的部门多了去了。一个粮食部门,跟咱们较劲要是不打回去,剩下的事情怎么处理呢?谁都知道咱是好脾气了,那还不得想怎么拿捏怎么拿捏!人家在这事上,打从一开始,就是打算杀鸡儆猴的。比如,想把到咱们厂的铁路尽快修通,得跟铁路部门沟通吧。人家那边又是地质问题,又是路线问题,等等等等的问题摆出来,进度就是加不快。人家那不是不能快,而是抽调了人力去支援别的厂了。您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您这态度太强硬了。人家领导说,他侄子的各项条件够,放在他们单位怕影响不好,说放在咱们厂暂时过度一下。您呢?一锤子给打出去了。人家当时没说,这不,设置障碍了吧。还有公路部门,柏油这些东西就是不能到位。想联系一趟公交车吧,市政又不停的推诿。人家厂长一直憋着,跟谁都不吵跟谁都不嚷。为的就是逮个鸡好吓唬猴的。您一闹,人家正好,借机逮了个猴吓唬鸡呢……”
大年初一,粮食部门紧急开会,撤了一批,处分了一批,公开通报了一批。
处理结果,还都刊登在报纸上。
被处理的上上下下多达五十八人。小到偷盗的搬运工,大到粮站站长。
总不能叫人觉得粮食部门从上到下坏透了,都养了蛀虫了吧。
这么一下,不光是各个有协作的单位噤若寒蝉,就是厂里从外处调来的一些干部,也鸟悄了。
别来跟新厂长摆资历,计大姐的资历深吧,不一样处理不了的事得找厂长。
别来跟新厂长讲贡献,要是没有新厂长带领的攻关小组取得一系列成果,上面就不可能给批这么一个重工机械厂。论起贡献,他比任何一个对厂里的贡献都大。
所以,大家彼此传达的就一个意思:这个厂长不好惹。
以计大姐为跳板,四爷确立了在厂里的绝对威信。
所以这个年过的,家里非常热闹。铁路上的、公路上的、什么电管站的,水利局的,都主动来了。
不光是之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人家保证马上解决。就是类似于电啊,自来水之类的,人家过来说怎么走管网等等一些的问题,都说可以解决。
几个孩子就觉得,他爸这个厂长,当的可真威风。
过年了,以前大家离的远,像是大妮二妮家都不来回的拜年。
但今年这不是离的近了嘛,外甥上舅舅家,这本就是应该的。
过年拜年来了,林雨桐才知道大妮家的大春,二妮家拴住,都被招工进厂了。
大妮说:“进村的时候,碰上以前东家家的……不是,是钱家的少爷……不是少爷……就是钱家的儿子,他跟我说,别人没问,就不要告诉人家我们跟老四的关系。我就跟你们二姐说了,然后跟孩子们叮嘱,说千万别叫人知道你们舅舅舅妈是谁。只当没关系的人,去报名就行。结果还真选上了。大春跟着修公路的去修路去了。拴住在矿山那边……虽然都苦一点,可给的补贴也多。有这一个拉拔着,日子好过多了……”
就说嘛,这么长时间从来没见过。
原来是钱思远见四爷不在,长了心眼把这些亲眷想办法叫招工招进来了。
不说是谁的亲戚是对的,以计寒梅的性格,真说了就坏事了。
如今就算是知道了又能怎么的?
人又不是我招回来的。
二妮就说:“那高家和刘家,去了就说是咱们家的谁谁谁,结果那个书记可厉害了,直接把人给赶了出去。两家一个都没招走。”
林家本家也也有不少人是这样的情况,今年过年拜年的时候,都说自己的委屈呢。
林雨桐就跟他们说:“另想办法吧,这边没戏。人家那书记是上面专门派下来的,今儿能把你们弄进去,她明儿一句话就能把你们提出来。人家手里有尚方宝剑呢,说话比我管用,我才多大点子年纪?”
就这么着,把人都给忽悠走了。
开年了,朝阳和骄阳得去上学了。骄阳勉强,能送到一年级,然后两口子利索的把孩子给送去了,学去吧。总的来说,孩子在学校比较叫人省心。有朝阳带着呢,没事。
可丹阳,都该上初中了。
如今的子弟学校,小学中学还没有完全的区分开。就是在这一大片生活区的正中心的位置,盖了一圈的房子,先用着吧。
丹阳第一天上学去,就说学校挺好的。
怎么一个好呢?
明显跟一一五那边不能比嘛。
人家孩子说了,整个初中才九个人。如今初中是两年的学制,也就是两个年级。两个年级九个人,这属于小班授课了。老师只教这几个孩子,难怪孩子说好。
可这也说明,还是有很多的职工家属,是没有跟着过来的。
这也是一个问题了。
等正月出去之后,第一批从其他单位调来的,或是借调来的技工、专家、大学生,都陆陆续续的前来报道了。
虽然跟当初的报名人数相差巨大,但是也在四爷和林雨桐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了。
尤其是一些‘右’pai,这些人是真正的宝贝。
四爷把这些人都组织起来,关起门来开会。主要是出于保护他们的目的,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把这些人放在大集体中去。
他在厂里,设置了一个子单位,叫职工政治学院。
对外呢?
这些人就是在政治学院学习加劳动的。
四爷在这所学校里放了实验室,所谓的学习就是搞研究,所谓的劳动就是做实验。他又给这所职工政治学院请来了一位镇山太岁:一个缺了一条胳膊一只眼睛的战斗英雄。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立下过卓越军功的人。是国家的一等功臣。四爷是跟着林百川认识这么一个人的,人家年纪也不大,跟林百川是战友。因为伤残,退伍了。国家给了补贴和照顾,但是人家不愿意要,跑去当护林员了。林百川带着后辈专门去看过他,叫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跪下,说你们耿叔无儿无女,将来他百年之后,你们得处理后事。两人是生死之交。
为了安排这些别人不敢要,但在四爷看来是一群宝贝的人,四爷过年的时候专门去看了耿叔,请他出山,保驾护航。这个职工政治学院,书记他是的,校长也是他的,就他说了算。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都是明白人嘛!哪里不知道这么安排才是真对他们好的安排?
没说的,就这么办。
这个职工干部学院,盖的比较远,在矿山的更里面。只有一条路跟外面相通。
耿叔又找来了一些老部下,在政治学院做保卫工作。
这个事情,四爷专门跟耿叔谈过。对外,这里就是改造一些人的思想的地方,可实际上,这地方才是整个重工机械最核心的部分。机械设计,炼钢技术,需要保密的一些环节,都会在这里完成。
对这些‘被改造’的知识分子而言,心里几乎没有排斥,反而有了一种使命感。他们觉得,他们是为了一个国家,而龟缩在这方寸之地了。
四爷又保证说,家属一定会得到妥善安置。
这更是安了人的心了。
安抚完这些人,四爷又叫了钱思远谈心,将钱思远安排到政治学院做后勤主任,主管后勤和外务。
钱思远秒懂:如今离自家父母近了,哪怕再刻意的规避,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人要旧事重提。所以,他不能总围在厂长的身边了,太扎眼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淡出大家的视线,叫大家想不起有他这么一号人。
再说了,这个政治学院,别人不知道怎么一回事,自己还能不知道吗?
要说哪里最重要,这个地方,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有了钱思远的加入,很多事情,悄无声息就给办了。
所以,偌大的一个厂子,大大小小的子单位接近二十个,可最先运作起来的,反而是这个最核心的部分。
林雨桐都跟着四爷松了一口气,一个厂子就跟一个人一样,一旦大脑动起来了,其他部分只要健康,就会马上被调动起来……
旧日光阴(51)
今年的冬天,哪怕到了寒冬腊月,也不见大家的热情减退。
甚至周围的人,很积极的投入到建设当中。因为哪怕是抽调出来的临时工,至少也会因为有一顿差不多能饱的饭食吃而加倍的干活。
这个时候,一顿饭能有一条杠子馍,这就是最顶级的待遇了。
可啥叫杠子馍呢?就是蒸出来之后,看起来跟从中间劈开的圆柱一样,长条的。为了好熟和好计数,每个杠子馍上都会切四刀,不切透,是个标记就行。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五个馒头连在一起的。
五个馒头连在一起,一个馒头二两,五个馒头一斤……?
据说一个杠子馍是一斤!
当然了,标准也应该是一斤。
可谁都知道,实际上不可能是一斤。
那话是怎么说的?工人吃一两,饿不死小队长。工人吃一钱,饿不死管理员。
大家的意识里是这样的,坚信这中间有像是小队长和管理员这类的硕鼠存在。可大家又朴素的觉得,不管什么地方,都少不了这样的人。所以,大家的杠子馍不到一斤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大部分人都是那种一边骂一边又坦然接受这种克扣。
可真克扣了吗?作为跟苗家富一起来工作,又开始管起了更大的食堂的苗大嫂而言,她真能冤死。
不是不想给够数,是不能给够数。她也有她的道理!
“咱不能今儿吃饱不想明儿。每天不扣下一点的话,那哪天粮食运的不及时了,总不能叫大家饿肚子吧。”她委屈的什么似的,“那个时候可不管客观不客观的原因,都得说我‘你没有做好食堂管理员应该做好的事,就是你的失职’这样的话。”
真是为了大家着想的,没想到她是平白背了贼名声。
于是跑到这里跟林雨桐喊冤。跟林雨桐说了,就是跟厂长说了。又特意站在院子里说话,就是为了叫眼里不揉沙子的计寒梅听见。她就说:“……也不光是要想着万一哪天粮食运来的不及时的事……实际上每次运来的粮食也确实是不够数。粮食这东西你们是知道的,有损耗的。这干的跟湿的,差距可不小呢。每次给咱们运来的,看起来是数目差不了多少,是在正常的损耗之内的,可过几天再称一下,你知道了,每一麻袋粮食,缺少的数量……少则一两斤,多则三两斤……反正那么些重量就那么不见了。”
这种事林雨桐明白,不是谁偷了。食堂里那种偷着抓一把的事有,但一次性敢偷那么多的,真没有。
这是粮食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层层被人动了手脚了。
比如装粮食的麻袋用的是半干的。一个麻袋要是完全浸水,能重好多倍。完全用湿的,他们当然不敢,只要用那种要干不干的,这中间三两斤的粮食就被人从中间抽走了。为了保证到这边过称的时候不损耗,他们甚至会在运输途中刻意的给上面喷洒一些水,不叫人看出来就行。
他们每次运过来的粮食不多,这肯定是有粮食紧张的缘故。可也有这种想从中间过一手的心思。
一次运少点,多运几次。一是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倒手;二是给的少,粮食自然就紧张,本来就不多自然就没有需要存放的粮食。不存放粮食就不存在粮食霉变,不霉变就没人追究粮食不干燥的事。
人家一环一环的,心思没少动呢。
更有粮食入库的时候,之前都是他们的装卸工在装卸。倒粮食的时候是抓着麻袋的两角,这么一抓,两角的粮食就留在麻袋里了。而且他们不抖麻袋,麻袋内侧光是沾着就有小半斤。当然了,都不是傻子,如今盯粮食盯的都可紧了,他们这么干,自家这边当然就不愿意了。
苗大嫂吆喝了保卫科的一伙子小伙子,把这事一说。这些小伙子就过去了,不要人家装卸工给装卸了,我们自己来。
两方为了这点粮食,那是斗智斗勇好几个回合了。
这会子苗大嫂跟林雨桐在这边说话,计寒梅当然就听见了。马上就从屋子里出来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早点汇报。大贪大恶要惩治,小贪小恶也要惩治……”
苗大嫂吓了一跳,她就是过来剖白自己的,叫大家知道她真是被冤枉的。
但是吧,真没想到这边会是这个反应。
她就急忙说:“……说不上是小贪小恶吧……就是日子都难过……也没敢太过分……”
“小贪就不是贪了?”计寒梅就道:“那这贪的是谁家的?还是公家的。”
林雨桐就说:“我的计书记哟!那您打算怎么办呢?”
“找他们去。”她正做饭呢,直接将围裙解开,往篱笆上一搭,转身就要走。
林雨桐赶紧叫人:“您倒是别急啊,您这风风火火的,找谁去?”
“谁运来的,找谁去!”计寒梅胳膊有力的挥舞着,跟个斗士差不多。林雨桐觉得时刻出于战斗状态的计寒梅,血糖一定比正常人高。
林雨桐就道:“您就是找去了,能怎么着?能赔给咱们吗?不能!该吃的都吃了。就是找各级粮站,都没用了。他们给你赔不出来。处理个把人,对咱们有什么好处?倒是跟对方把脸皮给撕破了。您可别忘了,咱们这么多口子人吃饭呢?如今只是偷着扣一点,等把人家给惹恼了,给粮食袋子里掺上土掺上石子的,你找谁说理去?再要不然给你运送不积极,回回叫你饿上一两顿的,接不上茬口,那时候咱们又要怎么办?”
“那就再往上找。”计寒梅就点了点林雨桐,“你这小同志,你爹身上的那一股子蛮横劲,你是一点也没学会,倒是把你爹身上这股子油滑,学了个十足十!这事啊,你们能纵容,我不能纵容……”
林雨桐还要喊着说,四爷就从堂屋出来了,说了一句:“叫她去。”
“叫她去?”林雨桐回头看她。
四爷又那么笑了一下,林雨桐就知道他这又打算算计什么人了吧!
赵婶子在她家院子里听了个全场,就进屋去跟赵平说:“这位大姐,怎么这么个脾气。小林说的有道理的。人都说不聋不哑不配当家,要是事事都跟她似的那么计较,这家还怎么当?这事啊,也就是你能过去劝劝。你看她对着小林,就跟训晚辈似的。说到底,是在一个厂里的同事。小林可不光是她战友林百川的闺女,还是厂长的老婆,是厂里的人事科长。小林能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位置定位为晚辈,那是人家孩子懂人情道理。但她老是这么着……人家垠圳愿意?他如今是厂长了,上面老压着这么一个婆婆你说谁能乐意……”
“你就是爱瞎操心。”赵平不以为意,“大姐是他们两口子找来了。得了益处自然知道会有什么弊端。早知道会有弊端,那自然是有应对之法。再说了,厂长要是驯服不了属下,那能是厂长吗?”
“你可别站在高处看热闹!”赵婶子就说,“咱家儿子可被保送军校了,人家林师长人不错。”
这要你说!
更何况,你就不该说!
赵平探出头朝外看了看,才想起那位大姐出去了不在家,不可能听见,他心里一松,就点了点老婆:“你嘴上可千万带把锁吧!”
赵婶子‘嗤’的一声:“你也怕那位大姐吧!”
赵平又瞪眼:“还没完了你!”他朝外指了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成长,他们就得过这么一关。谁也帮不了他!”
四爷还要人帮吗?
他该干啥就干啥去了。比如热情的挽留之前的勘探组,这些人可都是人才。一行七八个人,连同韩铁心一起,被四爷死活的给留下来了。
他是这么跟人家说的:“你们是行家,但我们是真不内行。怎么有效的利用矿业资源,我们更是门外汉。就我知道的,也仅仅知道,凡是矿产,就少有单一矿种。这都是有伴生矿存在的。咱们不能只一味的要了现在急需的铁,就把其他的伴生的共生的矿给当废料处理了。这东西不可再生,珍贵的东西不该被这么对待……”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要把人家给留下来。
一般人招架不住这个架势啊!
毕竟之前,人家那是想办法给他们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尤其是吃饭的问题。不光给他们送了粮食,更是照顾到他们的家里。从一一五寄出去的粮食各家都收到了。
这吃了人家的粮食,说不出回绝的话来。
林雨桐呢?作为管人事的。把人家家里的情况也都了解的透透的。这家的姑娘到年龄的招工招不上,是因为眼睛近视,人家不要带眼镜的。那这没关系,林雨桐把人家孩子弄到银行学校,在里面学学财会,出来在银行系统哪怕找一份柜台的工作呢,那也是又体面又清闲。那家的媳妇还是临时工,没关系,只要安排来。咱们这以后的档案室、图书室还都是需要人的。
两口子这组合拳下来,只要是看上的人,就没有能走的。
而另一边的计寒梅,因为找人家粮站的事,后遗症终于是慢慢的显现出来了。
之前运粮食,差不多是五天一次。第五天的时候,不算苗大嫂暗地里扣下来的储备粮,明面上的粮食,是肯定吃光了的。
不过运粮食的车刚刚好能来,正好能接上茬。一般都是第五天半夜粮食就到了,不耽搁第六天这一顿早饭。可如今不了!人家还不留话柄,只推迟几个小时,粮食在第六天早上六七点的时候送来。
这都六七点了,赶得上做早饭吗?
要不是苗大嫂一天偷偷预留出来一点,第六天这早上必是要断顿的。
出了这事了,苗大嫂不找别人,就找计寒梅:“您看,这事该怎么着啊!”
“找他们去!”计寒梅冷笑:“找他们不行,就找他们领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