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摇摇头:“不了!家里正忙着呢。我还能帮把手。”
老二就笑的特别骄傲:“我就稀罕我家闺女,特别懂事。”
不是爹妈不疼孩子,而是这么一种环境下,所有人说起懂事的孩子都是那种,帮着干家务,学习还好。你说就是你看那谁家的谁谁谁,干活是一把好手,学校里也不耽搁。就说那孩子如何知道爹妈辛苦,如何如何的懂事。
别人家的孩子那都是榜样啊。
孩子就在这样的榜样的感召下,懂事了起来。
知道体贴父母辛苦,知道帮父母分担压力。
不能说这样的教育是错的,这要农家教出来个大小姐小少爷来,那才是要闹笑话的。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影响出了什么样性格气质的人。
不是所有的孩子跟清宁似的,家里有保姆,爹妈给他们能提供一辈子的生活保障。在老二看来,不管啥时候,勤快、肯吃苦,有这两点,将来就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清宁回来的时候就说:“我二伯这人心软,也心狠。”
觉得对孩子下得了狠心。
可农家的孩子,要是连勤快和吃苦都做不到,将来又能依靠什么呢?爹妈给不了帮助,在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要靠着亲戚过日子。人得自立自强,就得对自己狠点。
去了几回镇上,看了几回果园,就不去了。别人都忙,他们帮忙干不了一小时,就受不了了。
没地方去玩,四爷傍晚的时候就带着俩孩子去三里庄哪里修的堤坝去游泳。
那边游泳的人还不少,有那野钓的也在岸边玩呢。
林雨桐跟着去,却不下水,下水的女人基本绝迹了。清宁也只等到天黑了,才敢下去。这么多人看着,怪难为情的。
连着去了三次,清宁都觉得岸边有个老太太盯着自家妈看。
她这么跟她妈说,但却没有回头去指。
林雨桐早知道了,那是当初那个养母的娘家妈。她肯定是知道自己,也认出自己了。但是就是不敢上前来的。她笑了笑对闺女道:“没事,看看就走了。”
要不然还能如何?
以为不会如何,却没想到林家大姑来了,带了一对夫妻,就是当年的养父母。
想过他们可能会找来,没想到是以这样的姿态出现的。
当年是他们从林家大姑手里抱走了原主的,也是他们将七八岁的孩子又给遗弃的。
不牵扯什么虐待不虐待的,可遗弃了就是遗弃了。
但有些人不这么想,就比如林大姑,“再怎么说,也养活了你七八年了。你也生孩子养孩子,知道那从吃奶的娃娃养的能满地跑多不容易。”
这是要自己报恩啊。
林雨桐就打电话给林玉珑,叫他给林家成说一声:“……大姑说养了我七八年,那就叫爸跟人家算算这笔账……”
你们是替林家成养闺女的,找他去。
我如今认了他了,病了也给钱,这算是赡养了。七八岁以后是小老太养的,这个恩林家成还不上。这不是来了一个讨要能还上的恩情的,那叫林家成去算去。
自己半赡养着他,反正病了是给钱的。那他就得半养过自己,要算你们坐一块算去。
这两口子拘谨的很,谁能想到当年的小姑娘,如今当了大官了。
林大姑戳了戳那当妈的:“自家的闺女,说话啊!”
“桐!”这女人张嘴了,“你弟弟……”
还是为了工作的事。这弟弟弄了个民办教师的工作,在村里的小学教书呢。如今也是听到信儿,想往开发区这边来。
这边没絮叨完呢,林玉珑气喘吁吁的赶来了,就问林大姑说:“姑啊!你咋就不知道远近呢?你是跟我姐近,还是跟他们近?你来给我姐惹麻烦,你到底是图啥?”
林大姑指着外甥:“你咋跟我说话的?你忘了小时候我是咋对你们姐弟的……”
声音高亢嘹亮,有理的不得了。
林雨桐算是把面子给足了,对林大姑比对这夫妻俩更反感。
这两人还知道不好意思,还知道是做了亏心事了。来也是为了他们儿子。
可这林大姑简直了,就是活脱脱的事儿精。
林雨桐跟那夫妻说:“你们先回去吧,说的事我知道的。”
没给准话,但两口子也觉得松了一口气,赶紧起身,也没管林大姑,直接给出门去了。
林大姑一点也没察觉,正跟林玉珑说她当年给林家立下的汗马功劳。
你跟林家立下功劳管我屁事!林家养我一天没?我得纵着你!
林雨桐拿起电话:“给你两个选择,第一,马上走。第二,我打电话叫派出所请你走。你选哪个?”
林大姑有恃无恐:“好好好!当官了就六亲不认是吧。”
说着就往外走。
这是告诉林雨桐,这事没完。
没完?
你想完我还不想完呢。
林玉珑跟着林大姑走了,防着他去外面或是单位嚷嚷,先把人带回去再说。
林雨桐直接找了老三:“三哥,你回家一趟帮我给二哥带句话。”
老三忙问怎么了?
林雨桐把事给说了,“这事得叫二哥办。”
然后这林大姑家,真是哪哪都觉得不顺。儿子家,闺女家,家里的水果摘下来就是卖不出去。人家代售点收的好好的,自家一去,不是挑拣这个就是挑拣那个。反正是不合格,人家不要。
水果这东西,不比别的,新鲜的卖不掉,放到第二天,人家就更不要了。这玩意骗不了人,只看水果的果把儿就知道了,发黑发黄的,那都是不新鲜的。只有那摘下来的茬口是新鲜的,给的价格才高。也有那不好的,给的价格低的很。可就是当做次果卖,也没人要。
这不是见了鬼是啥?
真卖不了,这就真只能倒到臭水沟去了。
林大姑说发到省城,叫林玉健想办法。林玉健就说:“您跟外人亲,我们这些侄儿侄女的都不亲近,我一个外人哪里好意思掺和您的事。”然后把电话给挂了。
她这才知道事情不对了。
找林家成去了,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都是你的闺女,心怎么那么狠呢?我是她亲大姑,她是咋对我的?一点情面就不讲。”
邓春花躺在炕上,也知道林家成拿了不少钱给当年抱养孩子的那两口子,说是两清了。本来就心疼钱心疼的什么似的,结果这罪魁祸首还敢来!
她就骂啊:“你就是个神经病,就是个疯子。在家里摆布男人,回娘家还想摆布娘家!你就是个疯子!你的疯病根本就没好!”
林大姑面色白的吓人,“谁疯了?”
“你就是个疯子。”邓春花是怎么扎心怎么骂,“忘了当年是谁半夜三更一丝不挂的跑回来的……”
林大姑闭着眼睛直直的朝后倒了下去。
直到送到医院,林雨桐才知道这事。
林家成说,“这事不怪你!她就是脑子有点问题,过去好些年了,一提她就犯病。没事都没人招惹她。”林家上下也都让着她。
啥事呢?
当年是林大姑才十二三就被送去当童养媳了。男人窝囊没出息,还有点憨憨的。结果那边的婆婆意思,那老公公不是东西,把儿媳妇给……
打哪以后,林大姑这脑子就受不得刺激了。每次醒过来,那过去不堪回首的事,她就忘的一干二净了。
谁提她都犯病。
林家除了瞎子爹,其他人都知道。当年是不敢给那瞎子大哥说的。
事儿太脏,后辈们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
林玉奇知道,林玉玲知道一些,林玉珑最小,他就不知道。更别说英子和林雨桐了。
曾经也有人拿着话头说过林大姑,结果当场犯病。那惹人犯病的人,反倒是赔了不少钱和粮食给林大姑看病。因着这事,没人说这闲话了。就怕被讹上。再说了,年纪大的人死的死,年轻人知道的不多了,也就更没人说了。
当年,还有些人说林大姑这一儿一女不是她男人的孩子,是公爹的。
这事,除了当事人,没人说的清。
不过林雨桐心里的疑惑倒是解开了,就说嘛,正常人哪里有这么办事的!
悠悠岁月(76)
转学转去哪里,这是个问题。
林雨桐的意思,这学期已经上了一半了,要不就算了,别折腾了。初二再有半学期就完了,干脆就初三再去学校这行。
提前放假了,在家里自己学,或者是玩,看看闲书,怎么都行啊。
到了初三,开发区所属的学校也该开学了,直接去那边念书。
于是,清宁就在家里了。
早上陪着弟弟跑步,顺便送弟弟放学。清远表示想吃学校门口的肉酱包子吃不成了。姐姐比妈妈管的严,吃饱就行了,不许多吃或是浪费。主要是怕把他书包里带的早饭给浪费了。其实不会的。偶尔出一次酱肉包子也没事。
妈妈给的早饭当然也很好了,同学都爱吃。可是吧,就一点,油水控制的很严格。
早上不许吃太油腻的东西。
然后他就特别馋酱肉包子。都是用大肥肉做的,哎呦,咬一口,油顺着嘴角流。
没办法,到了教室拿他自己带的早饭换人家的肉包子吃。
太解馋了。
晚上姐姐准时在学校门口接,再想跟同学玩一会子游戏,那是别想了。
自家这姐姐你说得多好命。不去上学就不去了,自己申请了一下就被挤兑回来了。是!自己没人家那脑子聪明嘛。
但是这自由惯了的被束缚住了手脚老不爽利了。
他试着用谈判的手段跟自家姐姐谈:“我自己上下学都习惯了,你这样接我,同学们都笑话我呢?”
没听说过!
“那就笑话呗。”他姐特别淡定:“谁没被人笑话过,谁没笑话过别人。习惯就好!”
没道理可讲,而且绝对打不过她的。
回来缠妈妈:“我自己一个人可以。我又不会调皮捣蛋……”
“你不会调皮捣蛋,跟个人怕什么?”她妈从文件中抬起头,反问了一句。
清远闭嘴,发现自己办了一件蠢事。是啊!这么上蹿下跳的,不是心虚是啥?
就这样吧。
他太想念家里那个漂亮的老太太了,她是最无私支持他的人。现在没了。
林雨桐是真忙了。
忙什么呢?
忙教师的工资问题。今年开发区所辖的所有学校,工资都是按时发放的。但是往年所欠下来的工资这都是要补发的。
孩子上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追根究底,还是给老师的待遇不够。
别说待遇了,老师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成了问题。
这虽然不能说就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情况能有所好转。这是自家的孩子,说转学就转学了。要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转学容易吗?找个学校求爷爷告奶奶的。老师说啥就是啥。心疼孩子但还得说叫老师管着吧,别惯着。
老师也是人,个体存在差异很正常。
但是能叫老师少因为经济的因素分心,生活有保障,这是最基本该做到的事。
在说给清宁转学的当天,林雨桐就找了老孙,说了这事。今年不管如何,哪怕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教师的工资得足额补发下去。
全县没有哪个乡镇做到了这一点。
因此这个决定,又是一个风口浪尖的决定。说出口的话就得兑现。林雨桐还说了,“中学可以面对全社会招聘老师。”
不过给予的其他待遇,就只全额工资这一点,好些老师都开始找关系,想往开发区调。
何小婉催老三:“去找桐说说呗,小山跟他媳妇,要是调过去,咱连买房的钱都省了,没听说吗?那边给分房的。”
老三不去:“你也别去!不是说了吗?是招聘!招聘懂不?就是得满足人家的条件。最低也要大专毕业。小山是中专师范学校吧,根本不够资格。还有啊!别说函授,人家说了……要全日制大学……不懂别掺和……”
“那人家也说了,还要教学经验丰富呢。”何小婉就推了老三一把,“有那退休的肯定没那么高的学历,不也要吗?”
“人家有职称的。”老三其实也不懂。是给俩孩子补课的这位家教老师说的。他就是大专毕业的,去应聘了,然后应聘上了。也没走门路嘛。桐连这老师的名字都不知道。她也不管这么具体的事。
那些退休的老师,开发区返聘回来。给的待遇很好,经验丰富的老师人家都要的。
“去小学也行啊。”何小婉见老三忙着整理货,就从他手里把东西给夺了,“那两口子是中学老师,去了教小学这总成吧。”
“他在学校教政治课的,在中学那还是主科。到了小学,他去教啥?”老三又把货抢过来,她不会整理。
“小学不就那点东西,他还不会教了?一二三四五看我能教不?”何小婉挡住放货的架子,不叫老三放,瞪着眼睛就等着他答应。
“他会教?”老三往回一退,往装货的袋子上一坐,“那我上次说清辉在他舅那学的还不及格,换了个老师咋回回都在九十以上呢?你是咋说的,你说他舅舅又不是教数学语文的。现在这话头咋改了呢。”
“我弟不光教政治,不是还教初一的英语吗?”何小婉拉老三,“说真的呢,不是在这里跟你闲磕牙。”
你弟弟那初一英语是拿着磁带自己学的。磁带还是我叫人从省城捎回来的。
老三正儿八经的说:“要是啥条件都符合,那我不去跑这一趟,是王八蛋!就是桐给人家说句话,那也好说。反正够条件嘛,对不对!可这不是不够条件吗?桐为啥说从全社会招聘呢?就是要办名校的,不要那滥竽充数,也不要那些关系户。她定的规矩她第一个去破坏?不像话!你这是为了你弟弟的饭碗要砸桐的饭碗。”
“咋说的那么严重那么难听呢?”何小婉黑着脸,“都是自己人……”
“等等!”老三站起来,看着何小婉,一字一句的道:“桐跟咱们是自己人没错,但是跟你弟弟真算不上是自己人。这不能就划上连等号。”
还连等号呢?
跟着孩子听家教上课还学会新词了!
何小婉就说:“那桐能给赵爱华那俩八竿子打不着的孩子安排工作,咋就不能给我亲弟弟说句话呢?”
还讲道理不讲道理了?
“安排俩孩子,她赵爱华拿清雪清雨当宝贝疙瘩。”老三冷笑一声,“给你弟安排了,你弟把咱家孩子当啥?”
人家知道知恩图报,你弟弟呢?
理所当然!
我这当姐夫的都能为你上学操心。你是孩子嫡亲舅舅,过问孩子两句怎么了?我能亏待了你?
不过也没心思计较这个!不会来事嘛!计较啥啊?
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大家都不好,就自家好是吧?
那说明自家的问题更大!
人就不能只那么想。
谁的心都是偏的,理自然也都是向着自家人的。这都不用问的事。只看心里跟谁亲了。
老三就说这个道理:“你跟你弟弟是亲的,我跟我弟弟也是亲的,你为了你弟弟的饭碗,我也为了我弟弟的饭碗。我理解你的上蹿下跳,你也该理解我的不得已。相互理解理解,行吧?”
理解不了!
何小婉往出走:“你不去我去!”
“何小婉!”老三扭头喊了一声:“你要是敢去,咱俩就离婚。你弟弟是弟弟,我弟弟就不是弟弟对吧?这些年了,我家人到底还不是你的家人,是吧?”
何小婉莫名其妙的看老三:“你这都说的是啥啊?不是自家人我干啥找桐去。不就是觉得是自家人,才去的吗?”
自家人就是要被坑吗?
如果这事反过来,你能为了我弟弟去求你弟弟吗?
老三这么问,何小婉理所当然的点头,“这不是废话吗?有能力搭把手的事为什么不帮呢?”
老三眨了眨眼睛,觉得两人的思维不在一条线上。
他喘了一口气粗气,尽量叫自己心平气和,“你看这样行不行,等我这边收拾完了,回家一趟跟小山谈谈。看他是怎么想的。你这又是初中又是小学的,完全是没谱。你来之前,跟小山两口子说过了?”
“没有啊!”何小婉白了老三一眼,“我就是来的路上听人家说了一耳朵,才问的。”
“那你就跟我吵!”老三真被气炸了,“你连人家的意见都没问……”
“问啥啊?”何小婉理所当然,“啥好啥坏分不清楚吗?那是我弟弟……”
“可你弟弟娶媳妇了!”老三瞪眼:“这娶媳妇跟没娶媳妇,是俩样!没娶媳妇,长姐能当家!娶媳妇了,你就一边去,少惹人嫌。人家家里得是媳妇当家。”
你个大姑子跟着掺和什么的?
何小婉愣了一下,“哦!你要这么说,也对!”这话她能明白。就跟老三想出去干嘛,哪怕这些兄弟都赞成,也都会先征求自己的意见是一样的道理。没结婚,哥哥就能当弟弟的家。结了婚,就得先问弟弟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