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还处于吃大锅饭的时代,虽然上头说一日三餐需要村民们聚在一起吃,但是小黄庄自立规矩,只需要中午一顿,其余两顿可以在家里自开灶炉,改善伙食。
大锅饭的分量是按照人员来分配的,在这基础上还要考虑劳动量,例如掏粪的、捡柴火的、田里除草的、挑水的等等,劳动力的不同导致分得食物量也是不同的,重劳力的多吃,轻劳力的少吃。
同理,男人、女人、小孩、老人的量也是有区别的。
当然这一切衡量都取决于分食物的人,也就是在食堂干活的人,勺子口浅一点,深一点,区别很大。
眼前的这位妇女是村长媳妇的妹妹,靠着关系在食堂干活,活轻松还拿着工分,大家都眼红,背地里不免埋怨两句,可平日里见着了都变着法的拍马屁,生于这个时代,吃饱是人人的愿望。
白发财可尽吹捧道:“夸得你惦记,我闺女才没事,我白老三一向看人很准,你心这么好,往后肯定有福气嫁到城里去过好日子。”
姑娘嫁到城里去,可是天大的福分,正所谓飞上枝头当凤凰也就这个理,在六十年代,姑娘们听到这奉承,肯定是眉开眼笑,这不,女人轻咳一声嗓子,眉眼里抑制不住的喜悦:“张大仙早就说了,我不是普通人的命,这辈子注定要大富大贵。”
白发财附和道:“那是,那是,看得出来!”
一脸蠢相。
前头有人在催,女人也没再停留,晃动着身躯往前跑去,李大脚站在一边,从刚才开始心里就在内疚,其实他压根不想娶白家丫头,毕竟这闺女才十四岁,可家里不太平……
想到这,他叹了口气,面向白发财,带着怀疑的口吻道:“白老三,你闺女是真心要嫁我?”
白发财不假思索:“当然。”
李大脚道:“那你带我去找你闺女,我要当面问问她,到底是不是心甘情愿嫁给我?”
也不管白发财愿不愿意,李大脚扛上扁担径直往南边走去,一手搭在前面的绳子上,一手抓住后面绳子,将东西送到指定场所后,他没休息就赶到七渔河边,白发财已经在那里等着,他摆了摆手,“走吧。”
白发财松动了木船的铁索,自己也跟着上了船,船刚走两步,他感觉脚底一阵刺痛,很快就消失了,心里也没当回事,想到那丰硕的彩礼钱,两眼顿时放光,问道:“女婿,彩礼钱带了没?”
作者有话要说:水鸟:哈哈,你要倒大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