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砸场子

“我看到张师傅府上的假小子啦!”果不其然,十三阿哥见四阿哥不问,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的就将刚刚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末了还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道:“要我说,那丫头也真是个大胆的,周围那么多人,硬是敢自己就往里挤,一点儿也不拿乔,若是换了别家的小姐,怕不是早就捏着鼻子扭头跑了?”

十三阿哥说的兴起,哪里看得见四阿哥的脸色早就黑了下来。

向来重视规矩礼义的四阿哥,哪里听的来这个?女子最重视的德、言、工、容,那个张英师傅家的女孩儿竟是一点儿也没沾边。

“不成规矩!”打断仍旧滔滔不绝的十三阿哥,张若澜的印象值在四阿哥的心中再创新低。

见四阿哥是真的有些着恼了,十三阿哥就不敢说话了,偷偷在心内咋了咋舌头,只希望那个假小子日后千万不要碰上他的好四哥。只是有些可惜了,十三阿哥还真是打心眼儿里欣赏张若澜的性子的。

很快便到了这年的三月,张若澜整合了去年一年的账目,发现这两个钱庄一年的盈利也不过四千多两,前提还是那铺子是张若澜的私产,不需要额外上缴租金,若是再刨去房租,也就纯收入三千两银子,够干什么的。

张若澜看着账目叹气,原始资金倒是可以想点别的办法,可她手里实在没有信得过的人,也是个大问题。

虽然那蔡毓城很是能干,可双拳难敌四手,张若澜可是准备将他的钱庄做好做大,南南北北的多开几家分号,若手里没有几个得力的人手,怕不是又要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吴明德了么。

古代通信的弊端,就慢慢的展现出来了。

其他生活上的不便利张若澜倒是能忍过去,可在这交通基本靠马,通信基本靠吼的时代,信息的传输速率就成了让张若澜头疼的一大难题。不过目前还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张若澜目前更头疼的,是铺子的知名度实在太低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品牌效应,以前的汇丰票号实在太不起眼,能持续营业这么多年还不亏损,已经大大超出了张若澜的意料之外,现在想着打响铺子的名头,又想着反正要积累原始资本,便打起了有息存款的主意。

古代的钱庄并没有存款利率这一说的,相反的,你若是想要存款,便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好比说挖个坑将银子藏起来,有人不想挖坑,有人不想承担银子被别人挖走的风险,这才有了钱庄的出现,简单的道理,风险转嫁。而钱庄呢,收取一定的费用拿到这笔钱后,便会再贷款给别人,从中再收取一定费用。大一点的钱庄甚至能开具汇票,只要是有他们钱庄的地方,就可以凭票取款,很是方便。

当然,若是有机会,张若澜想做的,还不止如此。不过就目前来看,那都不过是一些虚无缥缈的妄想罢了。

说干就干,张若澜先是分别统计了一下每年的存款额和每年的贷款额,算好了一个合适的存款利率,按照现代银行活期定期的方式一一注明,便吩咐蔡毓城将告示贴了出去,还特特的请了一个舞狮队,走大街穿小巷的宣传了起来。

没想到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直将其他几个差不多规模的钱庄顶了个够呛,纷纷闭门歇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