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萌萌开始在心里酝酿起一件大事,但没有一个人知道,整个皇宫再一次陷入了沉寂,然后在第二天,再一次地迎来了黎明。
服侍小皇帝的太监和宫女们陆陆续续地起床,漫不经心地准备好小皇帝洗漱的用具,推开了皇帝陛下的寝殿的门,继续着自己日复一日的服侍工作。
用完了早膳,小皇帝会到皇宫的各处走一走,消消食。大家都已经很熟悉这位新等级的小皇帝的日程了,一群人在收拾完早膳的用具之后,分成两拨人,一拨人留在宫殿里打扫卫生,一拨人则跟在皇帝的身后陪着她四处走动。
虽然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但秦萌萌毕竟是大家选出来为了避免老皇帝未归时期而顶上来作为门面的皇帝,在日常那些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会有各种亏待与疏忽,但在明面上,却依旧给予了她足够的排场。
比如那浩浩荡荡的跟随队伍,又比如作为皇帝出行的仪仗和御撵。
抬御撵的小太监们听从着这位小皇帝的指挥,慢慢往对方指的那条路上走。
秦萌萌面上依旧是漫不经心的表情,内心却已然有了计划。
御撵一摇一晃地进到了上书房,这是前任皇帝,也就是秦萌萌的父皇划出来提供给皇子们读书的地方。虽然如今新皇继位,老皇帝还在蛮族的领地里生死不知,但这并不影响这几个皇子的学业。
朗朗的读书声从踏进上书房大门的那一刻起就清晰地传到她的耳边,秦萌萌仔细听了一番,辨认出是《礼记》中的一篇。
她饶有兴致地站在窗口,从支开的窗户里看着自己的四位兄弟按照年龄顺序坐在座位上,周围还有其他王爷和公主的孩子,也就是她的堂兄弟和表兄弟们,大家一起摇头晃脑地读着这篇文章,读了三遍之后又放下书开始背诵,一遍、两边、三遍……
据说秦国的开国皇帝是一个非常重视后代教育的皇帝,不仅要求皇家的孩子在五岁刚晓事的年纪就要启蒙读书,更是要求他们每日里早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就要起床到学堂读书,每一篇文章都要熟读百遍然后再背诵百遍。
这一条要求在刚出台的时候被很好地奉行着,以至于秦萌萌回忆着自己的先祖时,还能够悉数她的哪一位皇帝祖先诗文如何如何好,哪一位皇帝又自幼就有博闻强记的天赋。
不过规矩这种东西,历时越久,人们就越不愿意去遵循——
秦萌萌看着自己的四个兄弟,有的在夫子背过身的时候偷偷从袖子里掏出点心吃,有的背着背着就往她的方向看,还朝着她做鬼脸,有的则仿佛在手心里有写着字,所谓的“背”不过是自带小抄的读,感叹了一下老祖宗祖训中包含的深意没有被理解,也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实施有了更大的信心。
她转过身,离开了上书房,踏上了御撵,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寝殿,召集了寝宫里所有在名义上属于她的宫人们在大殿上集合。
秦萌萌坐在大殿最高的那张座椅上,低头看着那些宫人们一行行一列列的排好,从一开始的镇定自若,到随着她一眼不发只是看着他们,紧紧盯着这些人的面孔,变得战战兢兢。
属于她的宫人有许多,几乎站满了整个宫殿,黑压压一片,仿佛她真的是他们的王一般。然而秦萌萌心里很清楚,像她这个不被众人看好甚至在某些人眼里已经是死人了的皇帝,有关系的早就托关系好说歹说地调离了这座注定会成为死人宫殿的地方,愿意留在这里的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没关系没人脉在这皇宫混得没头没脸的宫人,另一种,则是被后宫各大势力塞进来作为探子的人。
而这两类人格外的好区分,只要看这人的脸和他通身的气势就可以明白。这就跟在现代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你总能够通过这位家长的言谈举止,甚至是坐在座位上的姿势大致知道这人在社会上大概属于哪个层面的人物一般,说不清理由,却极少会出错。
而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清这波人究竟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加以利用。
终于,在某些胆小的小太监吓得都快哭出来的时候,她站了起来,将自己之所以叫他们来的缘由说清:
“今日朕去了趟上书房,见到了朕的兄弟们苦读的模样,听闻哥哥弟弟们平日里天不亮就要起床,到吃晚饭的时间才能回寝殿,朕深感兄弟们读书之辛苦,故而,朕拟派些人手代替朕去照顾他们,务必要将朕对兄弟们的关心告诉他们,让他们在读书之余不要太过神伤以至于败坏了身体。”
简而言之,就是她想要从大殿上的这群人里面挑些人去服侍自己的兄弟。
大殿上传出了嗡嗡的讨论声。
秦萌萌对于自己一席话可以激起下面人这么大的反应,联想到每一次御膳房端上来的冷菜冷饭时这些人都面色如常的模样,心中很是解气,然后仔细地观察起这些人的面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