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又扩大规模了,原本两间的店面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三间,据说是厂里安排的施工队连夜赶工完成的,厂领导严格要求他们要“快快快”,坚决不能影响到七里香的正常经营。
而手拖厂的职工们,对此都觉得理所当然,行署领导都来了,那厂里还不得帮着把店面给整好,不然不是丢咱们手拖厂爷们的脸吗?
对厂里这红果果的偏帮,竟然没有一个人跳出来鸣不平,让顾芸晓不由感叹这个时候,群众的觉悟就是高。
原本占据路口、菜市场、家属区、学校周边四大地利的七里香,发展势头就很迅猛,开业大半个月,凭借美味实惠的牛肉汤、饼,几乎有问鼎七里桥街道早点界霸主之势。
如今,有了地区专员的光环加持,更是如青龙出海,一发而不可收拾。
两间门面变成三间,座位从六张桌子增加到十二张,却依旧是场场爆满,早上六点到八点半,晚上五点半到七点,居然都是坐不虚席。
顾家几口子实在忙活不过来了,便又从厂里请了一位待业女青年来做服务生。这名叫王淑贤的小姑娘,跟张朝武类似,也是初中毕业后诸事不成,在家里待着吃闲饭。好在小姑娘家里是双职工,而且家里只有王淑贤姐弟两个孩子,她的父母倒还养得起。
不过小姑娘自己却是个有志气的,不想在家里混日子,看到七里香扩了门面,她便主动上门推销自己。
顾爸顾妈这时候已经感受到“专员”光环的强大,这两天他们都忙的腰酸背痛,也是实在抗不过来,就比照着徐家敏,给小姑娘定了六十块的月工资,把她留下来试用。
而这个小姑娘也是个很有眼力劲儿的,没有跟徐家敏争夺帮厨的位置,而是包揽了收碗、刷碗、拖地这些比较费力气的“脏”活,让顾家几口子都对她很满意。顾爸顾妈也是暗中商量着,要是月底算账收益高的话,就给她也分点辛苦费。
对于七里香的变化,顾芸晓是乐见其成的。为什么行署专员会突然降临,为什么手拖厂会对他们家这么好,这些天听到了不少风声,她自己也已经琢磨明白了。
她妈妈绝对不是第一个从国营工厂出来创业的,她们家也绝对不是创业最成功的。之所以从省里到地区,都这么重视,就是因为张敏华那篇报道,算是第一次将“下岗职工”和“再就业”这两个话题提出,并关联起来,所以她们家就成了典型,被树了标杆。
现在大环境在那里,在几年后的“下岗大潮”兴起之前,她们家虽然引起了一定重视,却也不会被炒的太过,倒是不用担心。
而厂里之所以给予这么大的支持力度,除了朱长林善于做面子工程,秀给领导看。更是因为省里无心的一次关注,佐证了顾爷爷在省里有关系,所以朱长林把顾爷爷的能量看的更重了。他害怕顾爷爷还对上次的事情有情绪,便借机照顾他们家,算是给顾爷爷赔罪。
但不管朱长林是怎么想的,送上门的大礼包,顾家绝没有推出去的道理,心安理得的收下,由着朱长林自己吓自己去,顾家人照旧忙活自己的。
在候专员到访前,七里香每天牛肉汤、粉丝汤和加肉牛肉汤的平均销量已经达到了两百三十碗。
9月15号,周三,候专员到访的当天,牛肉汤(三种总计)就卖出了三百五十碗。紧跟着的几天功夫,随着消息的传播发酵,淮西人一下子对七里香爆发出极大的热情。
“喂!七里香牛肉汤听说过没?”人民医院一位小护士下班洗手的时候,跟同科室的姐妹问道。
“那还能不知道,《淮西晚报》都登了,候专员都亲自去捧场了,听说都传到省里去了。”
“咱俩明天一起去尝尝吧!”
“瞧你这磨蹭劲,我昨天就去了!”
“啊?你也不叫我,可太不够意思了!”小护士不乐意了。
这时她们科室主任伸头过来了,“咱俩一起去吧,我也没吃过呢!”
“那感情好!黄主任请客!黄主任请客!”小护士拍着手。
“请!”黄主任拖着嗓子,没好气的答道。
类似的情形在淮西市的各个机关单位、医院学校一遍遍的上演。
家住七里桥、人民路等离得近的地方,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掐着点过来。那些离得远的,可是早上四五点钟就起身,从长青路、云水街,乃至南门外蹬着自行车穿过半座城,赶过来排长队,就为了等一碗专员吃过的牛肉汤。
从9月16号开始,连着四天功夫,七里香早上五点半开门,到八点上班时间,晚上四点半开售,到晚上八点半关门,门前的长队就没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