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周后的一个下午,《淮西晚报》社主编室。
主编推了一下眼镜,看着眼前一脸坚定的张敏华,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小张啊,你可要想清楚啊!这篇报道一发出,的确会引起很多关注,会成为热点,有可能给你带来很大名气,让你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但是,这篇文章里头许多地方也很敏感,现在虽说放开了,可究竟是到哪个度,谁也说不准。我下半年就退休了,反正无所谓,你自己可要想好啊!”
“主编,谢谢您的支持!我想好了,就这么写。”
“哎!你呀!”主编笑着摇摇头,到底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的《淮西晚报》上,一篇名为《七里飘香——临时工徐乐晴的创业之路》的报道横空出世。张敏华在发文之前,到底还是做出了妥协,将原标题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敏感词汇换成了“临时工创业之路”,这么一来这篇文章就不是那么显眼,但是该表达的内容她还是在文中一字不落的写了出来。
手拖厂的职工们,惊喜的发现故事的主角竟然就是之前跟老鲁家闹得沸沸扬扬的顾家媳妇徐乐晴。在这篇报道里面,徐乐晴被描述为体谅手拖厂的困难,主动下岗创业,自行开创一片新天地。
职工们对于徐乐晴上了报纸一事,都是津津乐道,三五成群的来到七里香恭喜徐乐晴成了名人,而他们自己在报道中也成了热情襄助下岗职工,帮助徐乐晴渡过创业初期困难的热心工友,也是与有荣焉。
而故事的主角徐乐晴两口子,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怎么就上报纸了?”徐乐晴很疑惑,眼下各家厂子里,临时工不干了,出来自己开店的人很多啊?怎么她就上了报纸?
而从小就经历各种洗礼的顾建国,更是直接给吓懵了,一个劲的念叨:“不会有事吧?不会有事吧?”
只有顾芸晓大致猜出了个中缘由,估计是她那天说顺了嘴,让新闻感超强的张敏华抓住了“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个热点,所以她哪里是过来给自家捧场,不过是顺路过来踩点罢了。
才一周的时间,这位张记者就能写出这么一篇深入剖析,鞭辟入里的文章,还真是功力深厚啊!
不过这位张阿姨,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就这么直接动笔了,却是做的有些不地道,搞得他们家有些措手不及。
她就奇怪了,除了七里香开业那天过来露了个脸,之后就再没在他们家店里出现的朱长林,今天晚上怎么突然又自个过来买牛肉饼了,还一脸神神秘秘的笑,原来问题的症结在这里啊!
那家伙倒是政治意识很强,每天的淮西日报、晚报都仔细通读。这篇对手拖厂、对他朱长林基本都是褒扬态度,提到手拖厂领导,尤其是厂长朱长林,对于下岗职工徐乐晴多次帮助、大力支持,所以朱长林得了好,才又过来给他们家站台。
这里倒是要感谢张敏华手下留情了,万一她要是笔头一秃噜,把朱长林写成了反派,估计朱长林就该让人带上门面承租不合规的文件,让他们关门大吉了。
看了朱长林的态度,顾芸晓心里有了准谱,便拉住转圈子的老爸,肯定的说道:“没事!你没看到朱爷爷都来了吗?他笑得那么开心,能有什么事?有事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