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盛况空前

徐家敏为人勤快,眼见得店里食客散去,她便搬了小板凳来到门口忙着刷碗。他们统共进了六十只白瓷大碗,眼下只剩下八只是干净的了(有四位是用搪瓷缸子带走的),万一再有客人来,那可就不够用了。

顾建国已经去上班了,徐乐晴则是忙着收拾灶台,最辛苦的却是张朝武,比起受众有限的牛肉汤,牛肉饼可是深受手拖厂男女老幼的全体欢迎,他从早上到现在,就一直没歇过。

于是,打扫战场的重任就落在了顾芸晓的头上。所有的餐桌,她都用抹布蘸着洗洁精给擦了一遍,满地的纸屑更是整整填满了两只簸箕,害得她连着跑了两趟垃圾堆。

好在上午这一波已经忙完了,中午是少有人吃牛肉汤加烤饼的,所以他们可以有一个白天的功夫来休息,和准备晚上的那一顿盛宴。

然而,令顾芸晓没想到的是,她都准备等张朝武卖完这一炉牛肉饼就暂时关门时,又一波新的生意上门了。

一个个十岁上下的小朋友们,或是自己一个人雄赳赳气昂昂的进了店,或是由爷爷奶奶牵着、陪着,或者干脆是让家长拿了搪瓷缸给买回去。

八零后的小公主、小皇帝们,掀起了新一波的小高峰。

相比于正在读中学的七零后前辈,八零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产没有人分润。而他们的父母,年级相对较轻,收入也要相对高些,也更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惯子大军的绝对主力。

小皇帝们起的相对晚一些,却是正好跟青工们产生了错峰效应。

孩子们是如此的热情,饶是徐家敏刷碗刷的飞快,也还是出现了客人等碗的情况,服务员只能由顾芸晓来做。

而徐乐晴那边,也是把顾建国预备好今天一天的牛肉片,都给用的差不离。至于张朝武,他却是最得心应手的一个,这小子从周五那天开始,就基本没闲着,早就练出来了,揉面、打饼、上炉,直如行云流水。

一直忙活到九点多,顾家人才终于歇了下来。小皇帝们又为顾家贡献了十二碗加肉,十四碗牛肉汤,却是没有一个人喝粉丝汤的。

这一个小时,顾芸晓几乎没跑细了她的小短腿,徐乐晴好几次好悬没把碗掉进汤锅里,最累的却是徐家敏,她此时就差没把脑袋伸进盆里。

“我天呀!终于能歇歇了!”徐家敏激动的都快哭了,这比做农活还累呀!

而早就说了要来帮忙的孙薇薇,也终于在这个点儿赶到了,她慌慌张张的连自行车都没锁,朝墙上一靠,便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芸芸,生意怎么样?有没有大卖?”

“得!看来还歇不了,还得给这位姐姐再煮一碗。。。”

当天晚上,顾家七里香牛肉汤开业的消息,已经在整个手拖厂扩散开。通过谢明军几个的宣传,淮西一中高三年级,可是有不少人且等着明天早起来喝牛肉汤了。手拖厂周边的海潮制药厂、纸厂、齿轮厂等几个大厂,也有不少人听了亲戚朋友的安利,准备来尝个鲜。

诸多方面,合力加持之下,顾家开业当晚,就成功突破一百碗,第二天上午更是一举突破一百二。

顾建国几乎借遍了手拖厂的熟人,店里的白瓷大碗,还是不够用,顾芸晓赶紧让他第二天再去多买几十只。他不得不赶在第二天中午,又去西大街和人民商场各自购入了三十只大碗。要说人民商场的白瓷碗,一只都要贵上一块多,可是整个西大街的白瓷大碗都叫他一个人给买完了,人民商场的东西再贵也得买呀。

之后的几天,赶过来尝鲜的和觉得味道好,过来二刷的顾客,一再掀起了牛肉汤销售的新高峰。周三早上一百二十七碗,周四上午一百三十三碗,周五、周六的早晨也是一直保持在一百二十碗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