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 帮手

八角、茴香、桂皮等数十味调料和中药材,都被顾芸晓定量称取,之后又用牛皮纸或是信封包裹分装,这样下次煮汤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拆开一个个小包装,省得再次费时费力。

徐乐晴去门市铺那边,看着工人们装修去了。顾建国却留在家里,忙着切牛肉。作为手拖厂食堂帮厨出身,还是大师傅老杨的门外弟子,顾建国的做菜手艺冠绝整个老顾家,刀工也是稳坐头一把交椅,这把牛肉片成薄片的重任,自然就交给他了。

起先,顾建国一斤牛肉只能切成五六十片,按照牛肉一斤七块五,一碗牛肉汤放六片牛肉计算,顾家一碗牛肉汤,光是牛肉的成本就足足占了七毛五,就是照两块钱一碗来卖,也是个赔本赚吆喝的节奏(如果考虑头一年不收房租的话,那第一年还是有得赚的)。

这两天在顾芸晓的各种鞭策之下,老爸顾建国的进步却是刚刚的,已经可以将一斤牛肉切出一百三十多片了,让顾芸晓终于看到一点赚钱的希望。

“丫头啊!这恐怕不能再往薄了切吧?那也太不实在了!”顾建国一面练着刀工,一面跟顾芸晓抱怨。

“上次喝的牛肉汤,牛肉比这薄呢?也没见你不买!”顾芸晓有些受不了老爸的实诚,还有跟钱过不去的吗?而且做牛肉汤这行,牛肉可是通行的薄片。

“我还是觉得有些亏心!”

“你不想亏心,就等着亏钱!”

父女俩一番针锋相对之后,疼爱女儿的顾建国还是服了输,牛肉片又明显薄了些,原本一片肉的厚度,现在可以分出三片来,偶尔还能超常发挥,再片出个把小片牛肉片出来,让顾芸晓乐得一双眼睛都变成了金灿灿的“¥”!

小院里头,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姑娘正捂着嘴偷笑,这是顾芸晓大舅的女儿,顾芸晓的大表姐徐家敏,今年才二十二岁。

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农村女孩一样,徐家敏初中毕业就没再读书。起先,还是在家里帮着干农活、做家务,这两年经济发展,沿海的厂子一年比一年多,她也就随大流的学了裁缝,跟着去沿海打工。

上个月,她打工的勺子厂关门大吉了,她一时找不到活,就先回家里帮着双抢(江淮地区一年种早晚两季水稻,中间有个抢收抢种的时刻,乃是农家一年最忙的时分)。

这次顾芸晓家里要开牛肉汤店,算起来需要一个煮牛肉汤的,一个烤牛肉饼的,还需要一个服务员。徐乐晴就想到了娘家这个侄女,把她请来做了服务员,管吃管住,一个月工资六十块保底,生意好的话,还给红包。

这个时候,乡下姑娘小伙在沿海打工,工作很是辛苦,可是工资却是真心不高。顾芸晓几个表哥,都在工地里做活,一年辛劳,过年回来能带八百、一千的都不算不错。至于几个表姐,赚的还要少些。毕竟九十年代初,沿海城市本身就有大把找不到工作的待业青年,一个月开个百来块的临时工资,还不管吃喝,都有大把的人抢着去干,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