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第九章

季颜在徐秋上学之后,就带着自己这段时间积下的绣件去了镇上。

清水镇一如往日,看起来无丝毫不同。

季颜去的还是以前常去的那家。看到季颜,老板娘很是热情:“唉哟,季娘子啊,你可来了。”季颜的绣品好,最好卖,卖的价也最高。

“老板娘。”季颜将东西递了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她积了很大一包。

老板娘快速将数量数了一遍,顺便还将那些绣件粗看了一遍。“你这手艺,这十里八村的,没一个比得上。就是可惜,你怎么就不接大件的活呢?”

这个问题每次过来都要说一回。

“对了,有个事。”老板娘数出银钱,递了过来。

季颜将银钱接过来,她忙活一个月,买的纸还不够徐秋两天用的纸。

“什么?”

“青山书院知道吧?”

“这十里八村的,谁能不知道?”

“要说这读书人家的教养就是精细,这苏院和家有两个女孩,平时读书识字,礼仪规矩的学的那叫一个好。那些小姐出来,一看就知道是金尊玉贵的,跟咱们这些人就是不一样。可人家还不满意呢,这不,其中一位小姐说想好好的学女红。也是巧了,娘子你之前的绣的荷包不知怎么就入了她的眼。便打听到我这里来,想请娘子你当她的女红先生呢。苏家人出手大方,又只教个小姑娘,这机会可十分难得……”

季颜却是摇头:“谢谢你为我着想,可我只能拒绝。”

老板娘大吃一惊:“为什么?”

季颜道:“因为我们要搬到外地去。”

“什么?那以后……”

“以后我大概不再能常来了。”季颜遗憾的表示。

在老板娘一脸遗憾的感慨下,季颜告辞出来。谁料才出门,就碰到那位曾大人。

曾大人一身常服,收敛了通身气度,看起来到有些像是寻常人了。他身边跟着四个人,一个该是他的随从。另三个全是女子,一个小姐两个丫环。说起来,这小姐季颜还见过,正是那位疑是主角的郭佳小姐。

曾大人的气运她也是见过的,不是主角,也能占个第二或是第三男配了。这两人会有交集,她到是半点不意外。

季颜看了一眼,心里动了下念。她杀了秦王,完成一个任务,那杀了男二或是男三呢?可看了两人面相,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她虽不是好人,却也做不到烂杀无辜。这两人虽不是什么风光霁月之辈,可也没像男主那样,一身的罪孽。要她下手,她还真下不去。对徐烟她也是动过此念的,只是到底左邻右舍的,没惹到她头上,她也就放她一马了。

她又不是维护人间正义的青天,是非观没那么强烈。

所以,对着这两人,她看了一眼就走了。

到了书肆,买了需要的东西,便准备回去。

谁知出了门,又碰上这行人。而且跟之前不同,之前她看一眼就走了人。这一次却是他们看了她一眼,然后就走了过来。

那位曾大人是奔着她来的,到了她面前,拱手勉强行了个礼:“季大嫂。”

“民妇见过曾大人。”季颜抱着东西,行的礼更加不伦不类。

“季大嫂给秋儿买用具?”

“正是。”季颜不知对方要做什么,却又不能盯着男人看,便只能看那位郭佳小姐了。她很庆幸自己已经迈入中年,这种年纪的女人,不会太过惹人遐想。“不知曾大人可是有事吩咐?”

“季大嫂跟徐烟姑娘乃是近邻,不知对这位姑娘,季大嫂有什么看法?”

季颜怔了一下,犹豫半晌,才反问道:“不知曾大人问这个问题,是为了断案,还是只是闲谈?”

曾大人到是好奇了,“断案如何,闲谈又如何?”

“若是断案,我与徐烟虽是近邻,可了解着实不多。所知的一些,不过是村间闲谈。其中到底如何,大家不过以讹传讹。,实在当不得真。到是我儿考中县试时她曾来拜访过,不论她在外面如何,身为女子,走到今时今日,实属难得。再多,民妇却是再没可说的。”

“若是闲谈呢?”

“若是闲谈,想来曾大人也听了不少。村子里传来传去,不过是那些罢了。”这曾大人在村子里住了一个多月,不可能还需要她再为他复述一遍。

“听说这位徐姑娘与幼时十分不同,更做了许多出乎常人的事情。”

季颜笑道:“人被逼到绝路时,总是要想办法求得一条生路的。”至于换了一个人,这种事不是亲身体验,谁又能想得到?“当时她妹妹病的快要死了,她父母不作为,爷奶心狠让她等死。身为长姐,为了救妹妹,自然也就顾不得其他了。”

曾大人道:“听起来,季大嫂对徐姑娘似乎很是欣赏。”

季颜点头:“若我有个女儿,到是希望她能有此勇气和心性,不论何种境遇,都能为自己搏出一条生路。”

曾大人点头:“大嫂说的极是。”说完,便让了开去。

季颜冲他又行了一行,抱着东西继续前行。离得尚不算远,正好听到郭佳问曾大人:“曾大哥,你说的徐烟可是原来那天然居的老板?说起来,我还曾见过她呢……”

后面的话,季颜就没再听了。回到家里,将纸放到徐秋平时收放的地方,便开始考虑搬家的事情。

搬家并不是今天刚有的想法,而是在了解了科举制度之后就有的。

考个秀才,就要从县里到府里,运气好,花个一年的时间,也就考完了。后面再到省里考举人。举人之后要再考,还得去京里。今年若是考不过,那还得再拖一年……这一年里,来来回回的跑,实在麻烦。

再者,徐秋考上童生,其实就不怎么适合再继续留在村子里读书了。徐源的水平摆在那里,他自己也在替徐秋另择名声。这附近的学子,大多都会到镇上的青山书院。院长曾是进士,他自己的儿子如今也是进士。这样成绩,在这附近,便是金字招牌。徐源以前便在青山书院读书,所以,他最初给的建议,便是让徐秋进青山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