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跟刘彻一般姓刘之人,在刘彻心中,只怕不仅不是亲人,而是一个一个对他皇位虎视眈眈之乱臣贼子。
呵,事实上,诸吕之祸,七王之乱,也的确都是乱臣贼子。
那时候,从刘启到周亚夫,窦婴,所有人都认为她窦漪房立刘武,就是要做吕后,就是要图谋刘家的天下,要步宋宣公的后尘,要再来一个七王之乱,岂不知当时刘启的儿子们年纪尚幼,需要一个成年的太子来稳固政局,安定人心。
刘启死之前给刘彻行冠礼,虽然是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期望,也肯定是防着她借着刘彻年幼,擅权专政,临朝称制。
但是刘启心中也明白,刘彻年幼,需要她,需要窦氏来稳定汉室江山,因此同意了刘彻跟陈阿娇的婚事,也并不除去窦氏。
好比当年吕后封王于诸吕,陈平身为汉室丞相,周勃身为当朝太尉,竟然是支持吕后推翻刘邦的白马之约,拥立册封诸吕。
为何?
不就是为了保全刘氏江山,维护汉室社稷。
说他们吕氏,窦氏是外戚专权,刘氏的天下就来得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吗?
再往前,秦之天下,哪里又是干净的?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窃天下者天子,如是而已。
再者,刘彻的母亲王太后,又何尝是一个只甘于困守后宫的女子。
且等着吧,王太后妄图对朝政插手的时候,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刘彻的日子将会更难熬。
那卓氏女与文锦居士,定是有一种她不知晓的瓜葛。
她现在只求,因为此,文锦居士能够救大丫头一命。
至于刘武的子嗣,以及陈阿娇他们,她一个将死之人,已无力再做些什么,便听天由命吧。
一滴晶莹的泪珠从窦漪房的眼角滑落,掉在锦被上,消失不见。
……
苏碧曦步履不稳地跟刘嫖上演了一幕母慈女孝的戏码,恭送刘嫖拉着陈阿娇走了之后,便由宫人引路,前去未央宫叩谢天子。
她获封翁主,按照规矩,应该向太皇太后和天子谢恩。而太皇太后乃是尊长,自是应该先行拜谢太皇太后,再拜见天子。
汉宫规制,她入宫只得携带一个使女,便点了芷晴跟着她。
跪了半个时辰,苏碧曦的双腿走路都在打颤,几乎是靠在芷晴身上在缓缓前行。
一个正常人跪了半个时辰尚且腿软发晕,何况她一个并不康健的身子。
自长信殿到宣室殿诚然是一段不短的路程,烈日之下,苏碧曦的额角都渗出了汗,里衣都湿透了。
传闻汉宫自东向西有几十里之远,听着便让人觉得胆寒,走起来岂止是要走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