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吗?”说完,又看看胤禛,说道,“爷,我跟您说件事,您可别生气。”
胤禛心里想着,这才是正题吧!尽量让脸色和缓,说道,“你说吧!”
“我娘吧!觉得把银子给庙里当香火钱,不如拿去救济灾民,所以,每次老太太说要捐香火钱,我娘就偷着扣了大部分,全送到城外的城隍庙,或者是育婴堂去,天好的时候乞丐少,就买了棉花布料,还有药材存着,等有了灾民用。我娘说,佛祖不差钱,看看庙里的和尚一个个吃的那么胖,更不差钱,道士们修道的正经人少,弄什么炼丹也是瞎弄,浪费,不如多救济穷人积攒功德。”
胤禛是信佛的,但也不得不承认,真正修行的人很少,也就笑着说道,“你呢?不会也是这样吧?别的事情没有了吗?要知道那些乞丐,也不都是好的。”
“那是当然了,乞丐也是人,是人都有劣根性,就比如好像乞丐明明有手有脚,没有病,可就是乐意要饭,施粥施药的时候,好多普通人家的来贪便宜。我就见过好多次。我娘有时候亲自去施粥的,我也去的。后来发现了几个,被送的衙门,这才没有人敢了。我娘给那些有能力干活的人也提供了挣钱的机会,就是帮着清扫城里的垃圾,让那些女人和孩子纺羊毛毛线,女人学着织毛衣,或者送,或者卖,都是有用的。”
胤禛马上听出问题来了,这毛线是好东西啊!似乎不难做,这羊毛在蒙古是多的是,如果真的能有这么好的御寒能力,那真是太好了。胤禛有兴趣,元春赶忙把家里献上来的毛衣和绒衣都拿出来了。胤禛一试,眼睛立马就亮了。
第二天,贾府里凌青就接到了元春的信,说是四爷觉得毛衣这东西好,让凌青把毛线的制法和毛衣的织法说详细一点。凌青赶紧让人去库房取出最好的,又派了一个婆子和一个针线房的人过去,再把详细资料写出来,让人一同带去,这一次还带了许多的帽子、围巾和手套。但是,除了这个,还有京郊庄子的地契和下人的卖身契。
元春接了东西,马上就明白了,只说这是自己嫁妆庄子,胤禛自然明白,点头道,“爷知道了,放心,会记得的。”
元春笑而不语。
凌青把这件事情跟贾母和贾政都说了,贾政在外,只要知道这件事情就是了,贾母听了这个,一个劲儿的夸凌青做的好,这庄子是后添置的,算是凌青的私房,也是八百多亩呢!如今给了人,损失不小,贾母从自己的私房里给了凌青一个庄子,是南方一个一千亩的大庄子,土地肥沃,产出也好。凌青本来不要,但贾母很坚持,也就收下了,继续让手下的人种植玉米、地瓜、土豆等多产作物,还分出一半的土地种植鲜花、草药等经济作物。
老太太听说京城来了许多的乞丐,就让人去施粥,凌青从府里又领出一千两银子,买了自己庄子上去年存下了的小米、玉米等粗粮,又多买了些棉花布料,一些砖石木材,在城隍庙附近盖起了几个简易的棚子,那些人自己捡些柴火烧了,又有土坑,这一冬天还是能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