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诡异石像

“我有布票,刚才不是说了吗,做衣服和被单,我家里人多不行吗,赶紧给我算算多少钱,我还赶着买其他东西呢。”

“交布票7丈3尺,钱71块5毛4分。”

“等一下。”

“我就说嘛,同志,你这买的也太多了,哪有人一次买那么多布的,要不要……”

“我只是想问一下附近有没有裁缝店?”

“呃,就在这条街的下面。”

出了供销社,李蓁蓁找了个偏僻的地方进了空间,刚才在布料专柜看了很久,她已经知道买棉花也是要票的,自己没有棉花票,只能到空间里面拿了。

李蓁蓁进了空间超市,看着超市里五颜六色的被单床单,好心塞,这些都不符合时代特征,不能拿出去用。

找了一床棉被,剪开后把里面的棉花抓出来,装进一只蛇皮袋,然后提着蛇皮袋和买来的布料出了空间。

找到裁缝店,居然也是国营的,里面就只有一个老师傅和一个年轻学徒。

“师傅,我要做三套军装,两套加棉的和一套薄的,布料和棉花我都带来了。”

“你是军人?”

“我不是军人,但我崇拜军人,不能做吗?”

“可以是可以,但做出来的只是相似,没有铜纽扣和红领章的。”

“没问题,你尽管做。”

“那你过来量下身子。”

“但是其中一套加棉的是给我爸爸做的,他人没过来可以吗?他大概这么高,比较瘦。”

“哦,我知道了。”

“这袋棉花和这些咔叽布,就做两套加棉的。”

“棉花多了。”

“做的厚一点,使劲加多点棉花。”

“那也用不着这么多,这些就够了。”裁缝师傅从桌子底下拿出个袋子,从蛇皮袋里抓了些棉花放进去,把蛇皮袋还给李蓁蓁。

“这些棉布除了做一套军装,还能做两套被单和两套床单吗?”

“你家的床多大?”

“大概这么大,大概从这里到这里。”

“哦,一米八的床,多了多了。”

“有多的就再做两个枕套,再给我爸爸多做一条裤子,够吗?”

“嗯,那就差不多用完了。”

“师傅,一共多少钱?什么时候能做好?”

“四天后来拿,收你十五块钱,我给你开票,到时候记得把票拿来。”

李蓁蓁爽快地付了钱,拿着票出了门,没想到八十几块钱,就能做三套衣服和两床铺盖了,六十年代的物价真给力,要是自己会做衣服,还能再节省十几块钱呢。

天刚蒙蒙亮,李蓁蓁就早早起床了,简单的洗漱过后,套上一件打了好几个补丁的破旧棉袄。

回到六十年代,京城的天空还是碧蓝碧蓝的,像一块澄净通透的蓝色水晶。

不过天气是真的冷,才九月份就要穿棉袄了,不然冻得人瑟瑟发抖。

在后世,全球变暖再加上城市热岛效应,京城刚入秋还挺凉爽的,有些火力壮的男同学只穿一件短袖就可以了。

虽然空间里有很多漂亮的新衣服,但是李蓁蓁不敢穿在外面,只好贴身穿着保暖内衣。

整个六七十年代都是很压抑的,对美的追求尤其压抑,鲜亮的颜色、修身的款式、甚至崭新没有补丁的衣服,都会惹人侧目。

李蓁蓁作为“资本家”的女儿,而且长着一幅惹眼的相貌,暗地里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当然不敢贸然做出改变,什么肥大破旧打补丁的衣服也穿得。

甚至为了掩人耳目,还用空间的化妆品把皮肤调黑些,做到尽可能低调。

后世去看病一般要求空腹,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这个要求,因此李蓁蓁也没做饭,扶了父亲出门,坐上公交车直奔协合医院。

协合医院成立于1921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重症,在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在李蓁蓁看来,华国的医疗有一样最好,至少那些专家名医,不会只给权贵看病治疗,只要去的早,普通老百姓也看得起名医。

到了医院一看,果然人还比较少,大厅里站着几个护士,穿着白大褂,戴着护士帽,除了没戴口罩,跟后世的护士打扮差不多。

李蓁蓁让父亲在休息区等候,自己跑去挂号,找了一个面相和善的中年女护士。

“你好,护士同志,我给我父亲挂号。”

“过来登记,病人的姓名?生了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名字叫李秉文,喏,就是坐在椅子上那个,是我父亲,他咳嗽得很厉害,看着挺严重的,我想着,咱医院不是最好的么,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

“这你就来对了,要说我们医院,专家多的是,我看你爸爸这个病找张主任比较好,他是这方面最好的专家。”

“太好了,那您能帮我挂他的号吗?”

“没问题,小姑娘,你挺有孝心的嘛。”

“谢谢护士同志。”

人不多,很快就轮到李秉文了,进了诊断室一看,张主任是一位面容清铄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看上去倒像大学教授,光这气质就让人心中信服。

李蓁蓁站在一旁,看张主任对李秉文又是询问又是听诊按捏,检查完之后面色沉重。

“你的病有可能是……”话未说出口,张主任反应过来,掩饰性地咳了咳。

“现在不好确定,我看还需要安排机器检查,比较贵,你是劳保医疗,也要将近100块钱,这个……”

张主任有些为难,这个病人的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机器做检查,但是100块钱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高昂,因为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三四十块钱,何况李秉文并不是工人,只有劳保医疗,估计收入更低。

李蓁蓁抢着说:“要检查,张主任,我们有钱,需要做什么检查就做什么检查。”

“那好,我开个单子,你跟护士去交钱,这个检查要到后天上午才知道结果,结束后你们可以先回去,到时候再来找我。”

李秉文有点着急,连忙问:“张医生,我到底得了什么病?我是不是……是不是快死了?既然快死了,就不用做检查了,蓁蓁,我们回家。”

李蓁蓁急道:“爸爸,您别胡思乱想,人家张主任是认真负责,才安排做检查的,来,我们快去交钱,待会人多起来,不知道要排多久队呢。”

李蓁蓁半哄半骗地把李秉文拉去做检查,一整个上午就在各项检查中悄悄过去了,需要验血、尿、粪,还要照b超和x光,还有一些李蓁蓁也不懂的检查项目。

李蓁蓁跟着跑上跑下,心里其实很忐忑不安,这些检查的内容看上去就不像小病。

前世的父母就是生病死的,李蓁蓁有一段时间经常往医院跑,对各种检查项目心里有数,禁不住害怕了。

回去之后,看到李蓁蓁忧心忡忡的样子,李秉文反倒安慰她:

“蓁蓁,别担心,要看开点,人总有一死,爸爸也不能永远陪着你。你答应我,要是爸爸真的不好了,你一个人也要好好活着,知道吗?”

“爸爸,您一定会没事的。”

“自家人知自家事,我是不行了,可你还小,爸爸的蓁蓁以后该怎么办哟。”

“爸爸别说这样的话,我们都要好好的。”

“蓁蓁啊,你长大了,应该学着管家了,衣柜里有个袋子,你去帮我拿过来吧。”

“爸爸,这是什么?”

“是我们家的购粮证、副食本,还有各种票证,今年剩下的都在这里了。票一年发一次,你看,上面有月份呢,每个月对应一张,用的时候撕下来。这个月已经领过了,从下个月开始就由你去领,过期就不能用了。别忘了带上钱,没有钱也是领不到的。如果有临时发的票,一定要记得去领。对了,这是购煤证,很快就要领煤炭了,你记着。”

李秉文这话像是在交代后事,恨不得事事灌输给女儿知道,让女儿马上就能学会如何生活。

李蓁蓁芯子已经换了,小小的管家当然不算什么,只是担心李秉文交代了后事,心中了无牵挂,更萌生死志。

“爸爸,我还小,需要爸爸的照顾呢,您一定要尽快好起来。”

李秉文看着女儿天真孺慕的小脸,心里一阵沉痛,捂着胸口,盯着女儿的眼睛,严肃地说:“蓁蓁,听话!爸爸累了,以后就由你当家。”

为了避免刺激到李秉文,李蓁蓁只得答应下来,接过当家的重任。

李秉文见李蓁蓁答应了,忙不迭把当家的事务都告诉她。

原来,李秉文给街道办工作,负责打扫大街和公厕,干着又累又脏的活儿,一个月的工资却只有25块钱,每个月能分到30斤粮票,再加上李蓁蓁的15斤儿童粮票,全家人一个月的粮食就只有45斤,还都是粗粮。

这种粗粮,可不是后世提倡的养生杂粮,而是高粱面、玉米面,甚至是谷糠,非常粗糙,难以下咽,吃一口特别卡嗓子眼儿。

就这种破烂货,要应付一日三餐,还不能管饱,做饭时还要混进一些野菜啊草根啊树叶啊之类的东西,做成菜糠团子、糠窝头,一不小心就散了,能吃成五分饱就算吃饱了,至于好不好吃这种问题压根没资格在意。

李蓁蓁刚穿过来的第一天就领受了菜糠团子的威力,再也不想尝试第二口了。

45斤粗粮都不够一个壮劳力吃的,更别提李蓁蓁这个“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了,父女两个人常常饿得头脑发昏。饿极了也只好使劲勒紧裤腰带,勒在胃部那里,希望把胃部勒得萎缩了就没那么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