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的米少,许英煮了稀饭,王老太婆也没出声,只是在饭快好的时候,指使大孙女去弄一碗咸菜出来摆在桌上。
待家里老少爷们上了桌,王老太婆才拿碗装稀饭,自然是先盛稠的摆在桌上。剩下的才是老大媳妇,老二媳妇她们几个装,装好饭端上桌去吃。等王花儿牵着弟弟王草儿去装饭时,锅里只剩下几颗米的米汤,且米汤也不是很多,只够一碗半。王花儿先装了一碗给弟弟吃,然后自己也装了半碗先喝一口,要不这点米汤可能也保不住。姐弟俩只能在灶台边吃,是不准上桌的。
桌上几个男人面前是摆着几乎看不到米汤的稀饭,而女人们的稀饭就是真正的稀饭了,还是比较稀的那一种。
周如兰在桌底下面悄悄的掐了王有福一把,王有福哎哟一声才从碗里抬起头,循着媳妇的眼神看到她们碗里的饭。
王有福开口道:“妈,今早米放少了吧?”
“放少了?我看是放多了,你看你那碗里,少吗?你那碗吃不吃?不吃我收起来留到中午吃。”
王有福忙双手抱住碗,“妈,大嫂和大妞二妞都要上工的,吃少了做不得活路。”
听了这话,周如兰暗叫糟糕,这不是拉仇恨吗?心中却细细回想早上的事,看是那一处惹得老太婆断大家的粮。
王老太婆眼神一扫大房的母女三人,“你们说你们的饭少吗?”
许英身子一僵,眼睛瞄过旁边的王有财,可王有财压根没往她这边瞧,仿若没听到王老太婆的话似的,埋头只顾自的吃着饭。
大妞咬着一双筷子,二妞避着人狠狠地瞪了王燕燕一眼。
周如兰一面心中想着事,一面眼观六路,耳听八面,自然扫到二妞的那一瞪,不过心下一哂。倒是看到王老太婆下巴一扬,知道她要出声了,周如兰忙道:“妈,王有福不是那个意思。我们明白爸妈的苦楚,今年的收成比不上往年,分得粮也少了许多。咱们一大家子,花钱的地方也多。大妞也大了,怎么也得添补些象样的衣服。兵兵和军军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自然是先紧着他俩。再一个兵兵上着学,虽说上学不要钱,可书本费怎么也得要几个吧。这些花费全靠粮食上出,妈自然要精打细算为一大家子人考虑。过几天等队上把粗粮分下来,和着白米吃,省下白米好卖。都是爸妈的子孙,爸妈那能舍得饿自己的孩子。”
王老头满意地点了点,一家子总得有个明白的媳妇。
王老太婆要点头不点头的,最后违心地说了一句,“老二媳妇就是个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