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木仓与出山

“山文龙通知,夏老同志,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温教授终于注意到他们的奇怪行动,不禁问出声来。

“牵着它们走。”

夏老爷子难得简短回一句,他瞅一眼山文龙,对于山家,祖辈也了解不多,哪怕曾经有位姑奶奶嫁入山家。

只留下一些莫名其妙的祭本话语,‘山家断,山神灭’,杨家世代神婆自愿守护碧山,主要是为自愿守护山家。

愣神只在一秒。

噗——

不远处水花飞溅。

你们真的不是在逗他们开心?

野生猴子跟山羚羊怎么可能这么听话?!

正在喝水的崔玉涛一口温白开喷出来,李勇峰王溢希嫌弃往旁边挪动两步。

当然没有逗人:

出山的路上,山羚羊对于牵绳‘配合无比’。只要不伤害幼崽,母猴小猴也活蹦乱跳跳密林间。

只要牵引绳一拉,它们便‘乖乖’听话,不逃跑不惹动物,在树林里比人类还行走自如,根本不需要探险队花费精力,大黄二毛看住它们便行。

“它它它它们真的不是家养的吗?”

甜妹儿搂着粉团侄儿,屁股后面着两狗一熊猫。要是有凶猛野兽来犯,手里气木仓砰砰砰,霸气十足。

是的,在木头道具的帮助下,她终于可以炫酷单手操作木仓。

并且,铅弹由公家提供。

第一发是警告。

第二发是警告。

第三发直接杀兽。

森林里的动物们终于迎来它们的山大王,咳咳,并没有。

因为有某女娃娃的强势守卫,回去路上特别顺利。

探险队已无力吐槽。

根据队员们商量讨论,出山以后,夏老爷子、山文龙、袁家老大都被会聘为碧山护林员,吃公家饭,玩公家猎·木仓。

关于甜妹儿的记录报告,不撒谎,而是有选择地写。

记录里主要写叶家等农民好儿女的好身份、夏老爷子退伍老兵身份、竹子、兽道、窝、大熊猫、小粉团等。

毕竟,不亲眼目睹,谁都难以置信。

甚至可能会以为他们吹嘘作假,此时种花国正在严厉反五风,放卫星报假话,是要不得的,会被批评进笼子。

“砰——”

晒太阳的毒蛇快速溜走。

这神奇的碧山村!

历经两日,在天色全暗下来以前,探险队伍终于走出四碧山,看到稀稀落落的乡村土屋,闻到农家饭味儿。

甜妹儿木仓玩得犹未尽,上交时恋恋不舍,回头一定要买两把放着。

“甜老大!”

最先瞧见他们的,自然是村里最闲、天天来林子外蹲守的山娃娃们。

进山一趟,甜妹儿给小弟们逮了半麻袋的小礼物,活蹦乱跳的。

泉林温度适宜,但湿度较大,做育幼暖房并不合格。先前研究熊猫窝得出,大熊猫幼崽可能喜欢相对干燥一些的环境。

温教授把军用棉衣拆开,用里面软呼呼的上好白棉,用心给小粉团做一个相对舒适的临时软窝,并且用柔软干草阻止湿气温雾,让它能有个新家。

可惜小家伙是个粘人精,一定要接触到甜妹儿手心或手指头,才能真正平静下来,舒服蹭蹭小姑姑的手。

于是这个棉花窝只能交给女娃娃随身携带。

“大概小粉团,真的把甜妹儿当大熊猫妈——姑姑。”崔玉涛的话,在对面小女孩的霸气瞪眼下,猛得转一个弯儿。

与教授以及助手们观察不一样,零距离接触的甜妹儿,更加了解幼崽,能感应到粉团的想法。

这并不是因为她能听懂动物语言,而是暖流手心与粉团身体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默契,读懂它的需求,从而归结它的语言。

比如,它‘哇哇’尖叫是因为冷或睡得不舒服,想要调整姿势。它连续‘吱吱’尖叫乱叫,一定是极度不舒服或饿极。而‘咕咕’,是幼崽愉快舒适的交流……

因为这种默契配合太快,了解速度也快,当甜妹儿吐出一串话语时,令教授以及助手们简直不可思议。就像是她能读懂动物语言一样,太过于神奇。

当语言与小粉团行为一一对应,俩教授立即将这些宝贵资料全部记录下来,以后养新生幼崽可根据幼崽行为,对育幼房的环境,做出适当调整。

直到八十年代初,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大熊猫铲屎官将粉团笔记奉为‘熊猫经典语录’,有它就有养活熊猫宝宝的希望。

甜妹儿:……个体细微差别,你们懂吗?

其实小粉团能够存活,除去山羚羊奶给它提供大部分营养物质。

更重要的是暖流按摩,能让它湿度温度正常,并且对它身体器官的发育成长修复,有不可忽略的重大作用。

简单来讲,没有现代育幼箱装备,被妈妈抛弃的小侄子粉团,只有送命一条路,存活可能性为零。

怪不得,小粉团被后世称为‘丛林大熊猫的生存奇迹之最’。

甚至有许多探险节目,直接解密熊猫幼崽存活秘密,结论是数个巧合,以及粉团自身强烈存活欲望。

长大后的甜妹儿,自从看到一期解密节目,喜欢油然而生,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表示最爱他们一本正经瞎扯的‘感动’模样。

而此刻,奇迹小粉团已经吃饱喝足,躺在窝里酣睡。小粉团姑姑胸前挂着棉花,单手稳住触摸它,走向金丝猴母子与山羚羊母子。

旁人并未发现,她右手食指中指夹着的三根纤细银针。

“师父,我可以玩一下它们吗?”

甜妹儿眨巴一下眼睛,询问自家师父的意见。

夏老爷子眼皮都不动一下,当作默认。

玩猴子?

玩山羚羊?

村外客人以及袁家老大都是一头雾水,不懂他们师徒俩在打什么暗号。至于叶爸爸叶三叔,想起自家女儿充当过兽医,满脸黑线。

而山文龙似乎隐约明白什么,选择沉默不吱声。

古代耍猴戏很普遍,养猴子甚至称为一些达官贵人的逗乐趣事,比如山家,祖辈不知养过多少只老靑猴金丝猴猕猴等。

这如何训练猴成为主要问题。

有钱有权人家不在乎金钱,花重金请一些能人异士来家里帮忙驯养动物,比如猴狗等很常见。因此,能人异士间,也留下一些乱七八糟杂书。

这是大黄二毛如此人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夏老爷子那一堆‘破旧垃圾’里,有古书籍专门讲这个。

甜妹儿曾无意间翻看过,书籍因没保存好,损坏严重,还花费她不少精力与时间,去整理修复,曾今在空间里猴群身上试验过数下,效果有好有坏。

越有灵性的动物,难度越高。

“它们可不像大黄二毛粉团那么听话——”

话音未落,甜妹儿已经走到母金丝猴面前,单手单腿牢牢按住压住它,无论它怎样挣扎,在她面前都不够用,爪子牙齿都没用武之地,强制‘乖乖听话’。

小粉团安心酣睡着,似乎一点都没收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