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村里忙拜年

每年叶安诚必须给干爸拜年,甚至叶安诚结婚,叶三叔也得出一份聘礼,有点类似‘半子’的意思。

叶小五同样体弱。

叶爸爸去‘亲缘桥’等二十二天,特别巧合,他的有缘人都不在。

甜妹儿眨一下眼睛,灵感突现,她总觉得自己是小五的有缘人。

脑海中浮现——

小五:干爸!

甜妹儿:哎,乖儿子?

小五:干爸!新年快乐!

甜妹儿:乖,年礼给我,红包给你!

小五:干爸!我结婚啦!

甜妹儿:乖,嫁给干爸我?

“噗哈哈哈——”

甜妹儿乐不可支,笑得浑身颤抖。

完全不懂她笑啥的叶爸爸:……

**

除去特行独立的夏老爷子,村里拜年走亲戚的情况都差不多。

将年礼放下,给长辈们说说祝福语言,给娃娃们包压岁钱,亲亲热热的坐在一起,聊些家里长短、回忆从前日子、期待明年收层、共同怀恋一些某些事或某些物。

因今年秋收令人失望、各家各户存粮上交队里,大家至今还吃着食堂,家里存粮有限。没人会真心留客吃饭,也没傻子会把客套话当真。

至于拜年礼,基本都属于有来有往。

很多村民都会把这家年礼,换个新包纸红线或几个红薯,再送给那户人家,这不尴尬也不失礼。

互相拜年,是碧山村人情往来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礼节。

甜妹儿从师父那里得到一个‘两块钱’大红包,大方的白家老俩口与张家老俩口,分别给了四毛钱,其余爷爷婆婆类的,都给一分钱,还有两家没给压岁钱的。

而这些钱还没捂热,直接被叶妈妈上缴,甚至连着昨日的九分钱。

压碎压岁。

通常除夕夜一过,娃娃们的红包,重新回到家长们那里,借口是‘帮忙保管’。

有的家长确实帮忙保管,等年纪大一点还给孩子。有的家长却直接征用。

甜妹儿:……我都还没捂热!

可以自己保管红包的叶安诚,安慰四妹道:

“咱们的压岁钱都包在一个红纸里,等十二岁,妈妈就会还给你!”

大年初一,从九到十点多,各家各户的鞭炮声接二连三响起,东一处西一角,带着美好的期盼,迎接新的一年。

陆陆续续的鞭炮声,在碧山村上空,久久不愿停息。

拜年时刻,人情来往,正式开始。

关于拜年,碧山村流行一句俗语:

“初一里,初二娘,初三往后亲戚好友到处忙”。

意思是说,年初一主要是在家里与村里拜年,儿孙给父母拜年,村里亲戚好友们拜年。初二女儿到娘家拜年。初三以后则是亲戚好友拜年忙。

别看拜年走亲戚似乎很容易,亲戚多的人家,拜年能一直延续到元宵前后,才能把所有亲戚好友家挨个轮上一遍。而且,送礼、收礼、给红包、吃饭喝酒……全部各有讲究,拜年一点都不轻松。

当然,也有应付对策。

亲戚多的人家,家里人口也多,通常都分开拜年,时间也就能挤出来。寻常家亲戚好友间,拜年不一定要人齐,礼到加代表到,也就行了。

诸如,爷爷奶奶作为家中守门辈分最高者,通常都在家里守门,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们,不至于失礼貌。况且,不是谁来都会请客吃饭的,有时只需聊聊天类的。

而父母辈的亲戚,可以一人单独走一家。

至于孙辈们,除去外婆外公类极其亲近的人家,都可自由选择。

当然,山娃娃们特别喜欢拜年。

他们不止给亲戚朋友拜年,还给村里父老乡亲们拜年。

每年大年初一,鞭炮放过之后,再跟着父母把几个村里亲戚好友家走完,然后,娃娃们成为自由人。

七、八个山娃娃们,成群结队,给每家每户拜年。

一进门或院子,大多数娃娃就弯腰高声喊:“爷爷、奶奶、伯爷、伯娘、叔叔、娘娘,拜年发财!新年快乐!”

少数娃娃害羞躲在别人背后。

还有的娃娃嘴巴跟抹蜜糖,吉利话一句一句往外面蹦哒。

对于主人家,有的人会笑嘻嘻回几句祝福、有的人家会给一小把炒瓜子、有的会给半截啪啪纸,有的会给几个木头玩具、有的会给红薯干南瓜片………各种各样的吃食与小玩具,或者祝福。

穷人送祝福,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最多得到娃娃们的几句嘀咕抱怨,大多数人们都能够理解。

至于微富人家送祝福,可能会被村里碎嘴村们念叨两句。这也少不了几块肉,反正被他们念叨的人一直很多。

总之,大年初一,可是村里娃娃们的丰收年。看他们的收获,就能猜测到今年村里的秋收好坏。

娃娃们在村里转一圈,积少成多,衣裤兜兜里、手里,全是满满的零食或玩具,遇到丰收年,转一圈得跑六、七趟家,简直丰收满满,令他们激动不已。

当然,娃娃们长得可爱不、穿得干净不、嘴甜不甜、合主人家眼缘、运气等,不同娃娃们,得到的拜年礼也是不一样的。

过年期间,山娃娃都爱比谁得到的最多,最好。经常从谁谁里,冒出他得到一个红鸡蛋或小人书。

大人们一听就知道,这一定是娃娃们爱面子吹牛,却也不揭穿他们。躲在背后偷偷听热闹,憋笑痛苦,盯着对面的某人,挤眉弄眼,互相打趣。

“张三,我记得你小时候,拜年礼是一条鱼”

“李四,别说我,你小时候得到的可是,一间青砖靑瓦房。”

……各种美好的童年回忆响起。